三塑强汉深山老僧

第10章 知识垄断(第2页)

 而蔡正则单独在一个房间里,桌上铺着整个东莱郡的舆图,一边画一边记,非常专注。

 蔡必一早就带着两个下人出了门,谁也不知道他去做什么了。

 蔡立吩咐完功曹后,又带着功曹一起去见了华佗和张机二人,然后他就带着蔡成,径直赶往左府。

 左府?

 蔡成不是急于和管氏家族建立联系吗?怎么会先去拜访左府?

 凡是了解东汉末年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时出现了一个惊世之才,他改进了蔡伦的造纸术,推出了更为优秀的“左伯纸”。

 这个人就是东莱黄县的左伯(字子邑)。

 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东汉末年的“左伯纸”。史书记载,“子邑之纸,妍妙辉光”,与韦仲将制作的墨、张伯英制作的笔,当世并称。

 可现在左伯还在东莱黄县,并没有前往京都洛阳游学。

 今天蔡成拜访之后,“左伯纸”就要提前问世,而且要比真实的“左伯纸”好上很多倍。

 蔡成造纸不仅是为了钱,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打破知识垄断,降低世家地位。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可不是一句空话。

 为什么这么说?

 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高祖,或者是汉光武帝,都是开国皇帝。

 他们手上有强大的军队支持,所以皇权一时无两。

 可打下天下后,紧接着自然是治理。要治理就需要官员,而官员必然都是读书人。

 如果连字都不识,连古之圣贤的文章都读不懂,如何治理一方,甚至是一国?

 既然官吏都是读书人,而在没有纸张的年代,文字记载都靠镌刻竹简,成为读书人的成本极高。

 否则的话,连前圣古贤的文章都读不懂,如何治世?

 那时竹简上的文字,可都是没有断句的。而且镌刻竹简费时费力,上面的文字都极为简练,要是没有人教,能读懂的还真不多。

 想想我们在小学、中学、大学学习古文(而且都是已经断好句的)的情景,自然就知道古人学习有多难了。

 所以,在秦汉时期,成为读书人,成本极高不说,而且还机会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