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强汉深山老僧

第22章 蔡成之策(2)(第2页)

 郡丞、功曹、督邮、主簿等人的内心,也是震惊的无以复加。

 果是名师出高徒!

 同时他们也在自怨自艾,黄巾贼人已经有了钱粮,不是很明显吗,自己怎么就没想到?

 十数天的不间断劫掠,他们的钱粮肯定不会缺了。

 山中客到底是什么人?怎么可能三年期间,就教出如此弟子?

 也许蔡立是蔡成生父的原因,目前还保持着一定的冷静。

 “成儿,为父同意你的分析。可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保证他们投降后还能活下去呢?”

 “父亲,如果不把他们看成贼人,而是看成流民如何?官府是如何保证流民活下去的呢?”蔡成反问。

 什么是流民?

 就是在成群结队、背井离乡、四处乞讨之人。

 大汉的疆域辽阔,每年都有一些地方有天灾。近数十年来,灾难更是此起彼伏。旱涝蝗疫,轮番出现。就连皇帝下罪己诏都没有用,灾难该来还是来。

 灾难多,灾民就多。若是朝廷赈灾不力,受灾地域的相邻州郡,便会出现大量流民。

 这是出现流民的主要原因。

 为了防止流民闹事,这些州郡只好开仓施粥,变相地帮助朝廷赈灾了。

 灾难过后,流民就会逐渐返回家园,开始恢复农耕。

 但如果家园的农田被毁,他们哪怕回去,也仍然活不下去,就会快速变成流匪。

 目前大汉各地的山匪、马匪、海匪……等各种匪,绝大多数都是由活不下去的人所构成。

 毕竟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了,没有人愿意为匪。

 “成公子,你是说,我们要开仓赈粥?”郡丞没能理解。

 “以郡府官仓中的粮食,能施多久的粥?”蔡成反问。

 其实大家都知道,以当前官仓那点粮食,面对近十几二十万流民,不出三天,粮食就用光了。

 谢方稍加思忖,就大致明白了蔡成的意思。

 “粮食再多,也会有吃光的一天。如果真如成公子分析的那样,流民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有土地。灾时流民,事后都会返回家园,也是因为那里有他们自己的田地。可这些黄巾余党已经没有土地了。”功曹顺着蔡成的分析,继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