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强汉深山老僧

第70章 农庄之策(第2页)

 “东莱取消了所有的赋,把折算进了田税中。总体算下来,要比当前朝廷规定的赋税低上一些。”蔡正平和地解释道。

 “把赋取消了?那徭役怎么办?”马上,太尉邓盛就不干了。

 东汉末年的徭役很多,但最多还是为军队运送粮草军械,其他才是兴修水利、修建道路、修建皇陵等。

 蔡正心说,这些朝廷大员真是厉害,所有问题都直指要害。

 “凡是徭役,都由郡府支付工钱。役工拿到钱后,也可以购买粮食养活一家老小。”

 “哦?那一天徭役支付工钱几何?”

 “一天八钱。”

 “可郡府哪里来这么多的钱呢?”郭全做大司农,算账快,马上就知道,郡府支付徭役的钱可不是一点半点。

 都追问到这个程度了,蔡正本来不想说的,也只能说出来了。

 “郡府向朝廷上缴赋税后,用所余补贴。此外,还有各大士族乡绅的捐赠以及商税、课税、关税等补充。”

 所谓的商税,汉时也称商课,是由关税、市税和课税组成。

 关税,指的是入城、过关所收的税,通常在货物价值的2%左右;所谓的市税,主要指摊位或店铺的地租;所谓课税,指山泽园池的征课,主要是针对渔民、盐民、山民、果农等非务农人群的税种。

 但商税不包括盐、铁、酒等销售环节的税收。因为盐铁属朝廷专卖。

 所以,盐民制出的盐,都是卖给官方的。盐民拿到钱,扣除一定的课税,再去购买粮食。

 “那你们克扣了官吏的俸禄?”太常问道。

 “不需要克扣俸禄。”郭全马上接口道。“东莱,渔盐之乡,仅征课,就足以支付徭役的工钱了。”

 “也就是说,‘农庄之策’只能在沿海和湖泊之域才能实施?”

 这话说得没错。

 如果不在海边,或者是大湖四周,怎么可能有大量的海盐和渔业?没有盐业和渔业,课税数量则可以忽略不计。

 “正是如此。”蔡正坦然的回答道。“所以,家父奏表上才说一定要试行,而且目前只能在青州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