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强汉深山老僧

第227章 大汉之势(1)(第2页)

 为何?

 因为这是皇家私事,不可公之于众。

 “文若兄长请继续为我讲解大汉之势。”

 “以吾愚见,即使皇室重振,也难挽大汉颓势,除非有不世出的盖世之才辅佐刘氏皇室。”

 荀彧喝了口茶,似乎漫不经心地看着蔡成。

 蔡成当然得知,他是希望自己表态。

 正史中,荀彧对汉室可是绝对忠诚。

 也正因为他忠诚汉室,以自己绝高的威望,阻止曹操篡位,才被曹操杀死。

 曹操可真不想杀他。

 毕竟他是曹魏崛起的第一功臣。

 他助曹操稳定后方,屯兵垦田,献“扶天子以令不臣”之策,举荐郭嘉,聚各方人才,堪比“初汉三杰”之首萧何。

 曹操可不忠于刘氏汉室。

 他直接把“扶天子以令不臣”变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是,荀彧就成了曹操取代汉献帝的绊脚石。

 如果曹操不杀荀彧,有他撑着,曹操就不能逼汉献帝禅位。

 虽然最后曹操还是杀了荀彧,却未及上位,就一命呜呼,便宜了自己的儿子曹丕。

 尽管他杀了荀彧,可他自己,包括曹家每代皇帝,都对其后人不错。

 长子荀恽(字长倩),官至虎贲中郎将;

 次子荀俣(字叔倩),官至御史中丞;

 三子荀诜(字曼倩),官至大将军从事中郎;

 四子荀玄,史料未有记载,估计是幼小便夭;

 五女荀氏,嫁与曹魏司空陈群;

 六子荀顗(字景倩),成为晋之开国元勋,官至太尉,封临淮公。荀顗为报杀父之仇,几乎杀尽了曹操后人;

 七子荀粲(字奉倩),魏晋玄学代表人物。

 “文若兄长,在汝看来,是忠于汉室重要,还是忠于万民重要?”

 蔡成没表态,而是直接反问。

 你想探知我的态度,我同样想探知你的倾向。

 这句话把荀彧问住了,沉吟半晌,才不情不愿地回答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如果无君,便无人能施恩万民。这本是矛盾。”

 “文若说得好。儒家确是提倡‘三纲无常’。如本纲之君,荒淫无度,遗害万民,又当如何?是否如当年高祖斩白蛇、诛暴君?是否如光武帝愤而起兵,重兴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