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强汉深山老僧
第242章 讨贼倡议(第3页)
本来是鲍信发出的倡议,现在变成了袁绍。
正史中,袁绍此时已经就任渤海郡太守,手下有颜良、文丑两员猛将,积极响应倡议,联络韩馥讨伐董卓,最后还成了联军的盟主。
可现在的袁绍没兵没将,却替代了鲍信发出《倡议书》。
其实,此时袁绍也是渤海郡太守,只不过他没敢去上任。
渤海郡在哪儿?
那可是在冀州,处于青州的节制之下。
袁绍不敢去,是因为他的叔叔袁隗不仅强烈反对新农体系,而且还是对青州动手的主谋之一。
袁绍如果敢去渤海郡上任,搞不好因为自己的叔叔针对青州,从而牵连到自己头上。
董卓为何要封袁绍为渤海郡太守呢?
袁绍怒斥他之后,就逃出的京都洛阳。可他是逃了,董卓就把账算在他叔叔袁隗的身上,直接杀死了袁隗。
可杀完之后,他才想到,袁氏一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不好惹。
于是,他为了示好袁氏一族,就封袁绍为渤海郡太守。
献帝是他立的,也才九岁,其上又没有太后坐镇,还不是自己想封谁,想封什么,就封什么。
可这事传到袁绍及袁氏一族,他们认为这是董卓在羞辱袁家。
明知道袁家强烈反对新农体系,与青州的仇恨颇深,竟然还把袁绍送到渤海郡去。
于是,袁氏一族联络上袁绍,说要起兵讨伐董卓,为袁隗报仇。
此时袁绍正在河内郡太守王匡处避难。
听到自己的家族如此一说,正中下怀,马上与王匡商议,共同发出《倡议书》。
那王匡本是袁隗一手提拔上来的,和袁绍不谋而合,自然全力支持。
而且当初为了围剿黄巾,王匡还招募了近两万府兵,不担心没有基础兵力。
要知道,如果倡议者没有基础兵力,哪怕有人响应,最终也拿不到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