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强汉深山老僧

第282章 根本原因(2)(第2页)

 贾诩出自寒门,自然对士族没有多少好感。

 可法正就不同了。

 他知道成公子说得有道理。

 别人不说,仅仅自己的成长,家族就不知提供了多少资源。

 可家族哪儿来的那么多资源,还不是因为自己祖上几代,都在为官。同时,还有自己的祖父,也是东汉名士,号“玄德先生”。

 自己的家族,在三辅,可是妥妥的大士族。

 毕竟三辅之地的其他士族,在赤眉、绿林之后,几被屠戮殆尽。

 当今三辅之地的世族,都是后汉(史上称东汉)慢慢成长起来的。

 在三辅之地兴盛之时,自己所在的法氏一族,可没少兼并土地。

 至今,族中还有数千佃户,对佃户实施着“佃二税三主五”之策。

 可法正听护民军士卒讲过,在青州,加入农庄,便是“租三农七”,且无其他任何徭役。

 此外,家中女子还可以去大工坊做工,每月至少有一两百钱的工钱,

 这其中彰显着表青州之富庶,但同样也隐含着新农体系与士族是对立的。

 “大帅,”法正也起身,对蔡成恭敬一礼。“据我所知,新农体系与士族是完全冲突的。难道就没有办法化解吗?”

 法正的问题,实则是他已经认可了蔡成这位明主。但自己毕竟出身士族,属于对立的双方。

 如果不能化解冲突,他真不知道何去何从。

 蔡成自然明白法正问题后面的意图,也因为如此,他对法正更为欣赏。

 “孝直勿忧。二者对立,是因为初始时,士族必须要让出一些利益,却不会动摇士族的根本。

 “要知道,在读书成本极高的当代,士族是支撑这个社会的栋梁。只不过,过犹不及,需要士族压制自己的贪婪,学会与贫民共天下,共富裕。

 “准确地说,就是在青州大学堂门前所立石碑上所言,我读书人,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胸襟,之壮志。

 “我不敢也不能要求所有的读书人都按此‘四为’去做,但我真心希望所有的读书人,能够以为天下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