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求情原因(第2页)

 还有那道路,越靠近京城越是平坦宽阔,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连接着京城的繁华与四方的商贸往来。

 这样的景象,让他不禁心生向往,也更深刻地意识到封地发展的滞后。

 他深知,想要改变封地的现状,修路乃是当务之急,可这修路所需的巨额资金,却如同横亘在面前的一座大山,难以逾越。

 皇上的国库也有诸多用项,无法给予他资金上的支持,一切只能依靠自己去谋划筹措。

 想到此处,他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书卷,这上面也记载着许多生财致富的法子,虽然依此行事或许耗时良久。

 但回首往昔,岁月漫长,封地百姓也已在艰难中熬过无数春秋,如今为了长久的发展,再多等待些时日又有何妨?

 宁煜眼珠子滴溜一转,心思活络起来。他同样为封地修路的资金问题愁眉不展,此刻灵机一动。

 若是此时提出来,说不定能从覃芊落那儿得到一些精妙绝伦的主意。

 心中有了主意,他便整了整衣冠,稳步上前,恭敬地行礼道:“禀陛下,臣有一事,还望陛下和诸位替臣想个法子。”

 皇上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过宁煜,心中早已洞悉他的盘算。

 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又不动声色地看了看站在一旁正出神发呆的覃芊落,这才轻轻点了点头。

 说道:“二皇兄但说无妨,朕与诸位爱卿定当为你出谋划策。”

 宁煜道:“臣观京畿通衢,平坦如砥,往来便利,商货畅流,百姓欣然有喜色,心甚慕之。

 念及臣之封地,道路崎岖,每逢雨季,泥泞难行,致民生维艰,货滞财壅,发展受阻,心忧如焚。

 臣每念及此,便思效仿京中,兴修道路,以使百姓安于耕商,货财得以通流。

 然工程浩大,费用浩繁,臣府库空虚,委实难支。

 臣深知今国帑皆有定用,未敢妄求拨发公帑以资修路之费,唯愿自筹款项以成此事。

 然苦思良久,未得良策,故今日斗胆于朝堂之上,向陛下及诸位同僚请教。

 或可于商税之上设法,激励商户经营,增其税额,以资修路?

 或兴产业,引民就业,税利充为修路之资?

 臣实茫然无措,望陛下与诸位不吝赐教,指明路径,以使臣能为封地百姓谋此福祉,臣不胜感激之至。”

 宁煜的话音悠悠落下,仿若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堂之上激起层层涟漪。

 众臣都不是蠢笨之人,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都清楚得很,这看似向众人发问,实则是在问锦瑞昭王。

 大臣们佯装热烈议论,可目光时不时地偷偷飘向坐在前方不远处的锦瑞昭王。

 与此同时,他们的耳朵都竖得尖尖的,全神贯注地捕捉着空气中可能传来的每一丝有用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尤其是户部的那帮官员们,此刻更是认真听着心声。

 近几月,虽说各项事务的进项看着倒也不少,可支出的款项却如同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地往外淌。

 手中新得到的书籍里记载的各类物件制造,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工匠的工钱,无一不是需要大量银两来支撑的。

 他们此刻眼巴巴地盼着能从锦瑞昭王的心声中,得一个赚钱的绝妙法子,几人眼中满是急切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