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对未来的规划

毕竟在他们眼中,将巨额资金投入到一个短期内看不到实际回报的事业中,实在是风险巨大,难以轻易抉择。

覃芊落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满是无奈与纠结。她缓缓站起身,踱步至窗边,目光透过窗户,望向窗外。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之后,她最终还是咬了咬牙,决定暂且搁置兴办学校的计划。

当下,天玄尚未实现大一统,外部局势依旧紧张严峻。

尤其是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征讨青璃国之战,前线的将士们正在奋勇厮杀。

他们的生死存亡、战争的胜负走向,都与后方的物资和资金支持紧密相连。

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库的每一两银子都显得无比珍贵,都应该优先保障军事需求。

确保将士们在战场上有充足的粮草、精良的武器,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冲锋陷阵,以实现战争的最终胜利。

待成功征讨青璃国和幽梦国,实现天下一统之后,再回过头来全力推动兴办教育之事,时间上也来得及。

况且,明年科举的大幕即将拉开,届时,全国各地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才子们将齐聚京城。

在考场上各展神通,凭借自己的才学和智慧,为自己的未来拼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些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将充实到朝堂的各个部门,为天玄的治理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想到这里,覃芊落微微颔首,神色逐渐恢复平静与坚定。

她将那份倾注了自己无数心血的兴办学校计划小心翼翼地收起,轻轻放在书房的抽屉深处。

心中默默期待着未来那个合适时机的到来,期待着教育的春风能够吹遍这片土地,滋养每一个渴望知识的灵魂。

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悄然隐匿于连绵起伏的山峦之后。

夜幕宛如一块无边无际的黑色绸缎,从遥远的天际铺展开来,缓缓地覆盖了整个世界。

暮色愈发深沉,白日里喧嚣的尘世渐渐安静下来,万籁俱寂。

唯有偶尔传来的几声更夫打更声,在寂静的夜里悠悠回荡,打破这夜的宁静。

覃芊落坐在书房的案几前,昏黄的烛火轻轻摇曳,将她的身影投射在身后的墙壁上,忽长忽短。

她手中的毛笔在砚台上轻轻蘸了蘸墨,又在笔杆上仔细地捋了捋,动作娴熟而又带着几分专注。

随后才缓缓落下,在纸上写下最后一行字。

她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笔不停游走,像是在与时间赛跑,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了她对这片土地和百姓的关切。

终于,她搁下手中那本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本子,本子的纸张已经微微泛黄,看得出它经历了不少时日的“耕耘”。

她的指尖轻轻摩挲着本子的边缘,似乎在与这段忙碌的时光作短暂告别。

本子上的字迹,有的工整秀丽,那是她在深思熟虑后,一笔一划认真书写下的政策规划。

有的则略显潦草,那是她在灵感乍现时,迫不及待留下的记录。

这些文字记录着她的心血与期望,见证着她为这个国家和百姓所付出的努力。

随后,她迈着略显疲惫的步伐走进内室,镜中,映出她略显憔悴的面容。

发丝有些凌乱地贴在脸颊边,几缕碎发被汗水浸湿,透着几分疲惫。

她舀起一瓢清水,轻轻泼洒在脸上,清凉的触感瞬间驱散了些许疲惫。

她拿起布巾,慢慢擦拭着,动作轻柔而舒缓,仿佛在擦拭掉这一天的劳顿与纷扰。简单洗漱后,她来到床边,缓缓躺了下去。

若是此刻有人能看到被她放在案几上的那个本子,定会被其中的内容所震撼。

本子上的字迹或工整、或潦草,那是她在不同心境下的记录。

从民生政策到农事改良,从商业扶持到教育规划,桩桩件件,无一遗漏。

在民生政策方面,她详细规划了如何为贫困百姓提供生活保障,如何改善孤寡老人和孤儿的生活境遇。

在农事改良上,她记录了各种新型农具的设计思路,以及引进新农作物品种的设想。

商业扶持部分,她写下了对商路拓展、市场监管的见解。

教育规划里,她描绘了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的宏伟蓝图。

每一条记录,每一个设想,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智慧。

字里行间,倾注着她对这片土地和百姓的深切关怀,没有一丝一毫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

覃芊落并非没有自己的坚守,她的原则与底线,如同屹立在风雨中的磐石,坚不可摧。

她绝不会为了迎合某一个人而轻易妥协,哪怕面对强权与诱惑,她也能坚守内心的正义。

面对权贵的施压,她毫不退缩,据理力争,面对利益的诱惑,她不为所动,一心只为百姓谋福祉。

然而,在国家和百姓面临危难之际,她的信念却坚如磐石。

她清楚地知道,在浩瀚的家国面前,个人的得失不过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如果必须有人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安宁、百姓的幸福而做出牺牲,她定会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

这是她从灵魂深处生发出的坚定信念,早已深深烙印在她的骨子里,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带着这份信念,覃芊落缓缓闭上双眼,在静谧的夜色中,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梦里,她看到了天玄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那一片片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起伏,田间的农夫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学堂里朗朗读书,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街道上熙熙攘攘,商铺林立,人们欢声笑语,互道家常,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期盼,也是支撑她不断前行的动力。

次日凌晨,夜色如浓稠的墨汁,毫无缝隙地笼罩着世界。

只有遥远的天际,有一丝极为微弱的光亮,像是被暗夜挤压到极致后,好不容易渗出的一丝希望。

覃芊落的房间里,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肆意舞动,勾勒出她早起忙碌的轮廓。

丫鬟们早已候在一旁,听到动静,立刻轻手轻脚地走进来。

手中捧着洗漱用品,动作娴熟而又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份清晨的宁静。

她们为覃芊落递上温热的毛巾,侍奉她净面漱口。

随后又仔细地为她梳理发髻,将那一头乌发盘成庄重的发髻,插上一根简洁却不失华贵的发簪。

覃芊落身着一袭素色朝服,面料上乘,触感柔软,简洁的剪裁中透着不怒自威的庄重。

每一道褶皱都被精心整理,每一处镶边都暗藏着精致的刺绣,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她的责任与担当。

洗漱完毕,丫鬟们退出去后,她闪身进了空间,步履匆匆地走向暗月的房间。

雕花木门在她的轻轻推动下,发出细微的“吱呀”声,仿佛也在这寂静的清晨里小心翼翼,生怕打破这份凝重。

暗月安静地躺在雕花大床上,面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好似一尊被岁月遗忘的雕塑,陷入了一场无尽的沉睡。

覃芊落缓缓走到床边,静静地凝视着暗月,眉头微微皱起,眼中满是担忧与关切。

她的手指轻轻拂过暗月的额头,那冰冷的触感,让她的心猛地一揪,仿佛在触摸着一块没有温度的石头。

每次看到暗月这般模样,她的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绮梦提及的玉影。

玉影,这个神秘莫测的人物,如同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紧紧地萦绕在覃芊落的心头。

影卫们穿梭于大街小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阴暗的小巷、废弃的宅院、热闹的集市,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探寻的足迹。

芊朝她们也倾尽全力,四处打探消息。

她们或扮作茶馆里的老板娘,热情地招呼着往来的客人,不动声色地从闲聊中获取情报。

或化身成酒楼里的歌女,在悠扬的歌声中,敏锐地捕捉着每一个可疑的话题。

又或是在热闹的市集上摆摊设点,看似专注于买卖,实则时刻留意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

然而,关于玉影的下落,却始终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绮梦曾推测,玉影很可能逃往了幽梦国,毕竟,如今青璃国正遭受天玄的征讨,战火纷飞,局势动荡不安。

战场上硝烟弥漫,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都是混乱与恐慌。

玉影那般谨慎狡猾的人,是绝不可能自投罗网,踏入这片危险之地的。

起初,覃芊落也深以为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心底却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直觉。

这种感觉强烈而又执着,她总觉得玉影就在天玄境内,甚至有可能,此刻就隐匿在自己的身边。

可是,这仅仅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感觉罢了。若玉影真的潜伏在附近,瑶光敏锐的感知力必定会有所察觉。

瑶光,那个如同夜枭般敏锐的女子,她的眼睛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能在黑暗中捕捉到最细微的动静,对危险有着超乎常人的本能反应。

即便瑶光一时疏忽,还有凤卿云,她对周围的风吹草动都了如指掌,断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可瑶光和凤卿云都坚称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

想到这里,覃芊落微微叹了口气,将心中的疑虑与不安暂且压下。

她又深深地看了一眼暗月,俯身轻轻整理了一下她的被角,动作轻柔而又充满怜惜,仿佛在安抚一个受伤的孩子。

这才转身离开房间,出了空间,前往膳厅用膳。

用过膳后,她便乘坐马车,向着皇宫的方向疾驰而去,准备参加早朝。

车轮滚滚,发出沉闷的声响,她靠在马车的软垫上,眼神透过车窗,望着外面渐渐亮起的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