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古多情伤别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丰川如今,不复往日那般闲适无忧。

 昨日愁绪未消,今日又添新愁。

 好几天,都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一边是仙道机缘,一边是父母亲情,两者不可得兼,怎一个愁字了得。

 倘若既能修行,又能归家无碍,何至于此!?

 恰恰如今,仙凡隔绝。

 一朝入了仙门,很可能就再难归返,这一去即便不是永诀,也很有可能要等甲子时光。

 自己倒是能等,可父母家人却如何等得?

 半梦半醒间,不知觉,已到天明。

 丰川起床,来到书桌旁,恍惚之间就把墨汁研好。

 提笔蘸墨,运转丹青,一首《少年愁》,跃然纸上。

 诗云:“

 都道少年不识愁,

 只是年少无忧时。

 而今诀别犹不定,

 早有旧愁连新愁。

 ”

 书写完毕,怔怔的,看了一会儿,简直借诗消愁愁更愁!

 “哎~!”丰川摇头,叹了一口气。

 转身走出书房,向着宅院大门外而去。

 ……

 近几日,周氏见自家孩儿,茶不思,饭不想,心情郁郁,心里很难受。

 一大早就亲自端着茶水和点心来到书房,却发现川儿不在。

 走到书桌旁,入眼就看到了一首小诗。

 宣纸上的墨迹还未干透,想来是新作未久。

 周氏小声念过一遍,陷入沉思,半响才回神过来。

 呆愣片刻后,一把抓起宣纸,疾走回到后院,找到丰扬。

 “老爷,快来看看,这是什么!”周氏将宣纸递给丰扬。

 丰扬接过宣纸,看了一眼,同样陷入沉思。

 片刻沉默过后,周氏出声打断了沉闷的气氛。

 “老爷,川儿打小就有主张。

 三岁能作诗词,六岁就得童生,九岁就考取了秀才。

 现在更是年少成名,州试中举,功名在身。

 如此这般模样,此前从未有过。

 我原以为世上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我家川儿。

 川儿就是我最大骄傲。

 可现在川儿整日愁眉不展,郁郁不欢。

 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又不知该如何劝解。

 其实川儿的心思,我这个做母亲的,又岂能不明?

 他心里向往修仙,却因我们而犹豫不定,整日愁苦。

 男儿当有青云志,这本没有错。

 可偏生川儿又是个重感情的孩儿。

 看他一直这般,真叫人心疼!

 咱不挽留他了,让他去吧!

 孩儿大了,想要追求自己的人生和理想,本是天性。

 我做为母亲,虽然不舍,却不该阻拦。

 老爷您去劝劝吧!”周氏央求道。

 “哎~!

 原以为他慢慢想,过些时日就能想通,自己就能拿定主意。

 现在看来,指望他自己决断,怕是不成了。”丰扬说道。

 “老爷,川儿毕竟还小!

 遇到这等人生大事,你叫他如何拿得主意。

 我原本是不希望川儿去修仙界的。

 留在凡世,以川儿的才华,将来就算封侯拜相,也是轻而易举。

 何苦去修仙界争渡一生?

 而且修仙界还那般凶险,川儿还这般年幼,让人怎么放心,又怎能不担忧?

 只是现在看来,川儿只怕是早就心有所属了。”周氏说道。

 “是啊!看这诗句中,满目皆愁!一个孩子,哪儿会有这般多的愁绪?

 只能是他心中有了两个极为强烈的念想无法压下。

 而这两个念想却又相互对立,无法兼得,才致使川儿如此这般矛盾。

 看来川儿心有青云,志在高天呐!”丰扬认同道。

 “怜芳,我知你舍不得川儿,我又何尝不是?

 且不说丰家如今就这一根独苗。

 就算不是,谁又舍得自家孩儿远走他乡,还可能一去不返?

 可生命和人生终究是他自己的。

 他有权去追求属于自己想要的生活。

 雏鸟终归有长大的一天,它也应有自己的一片天,去自由的翱翔。

 做父母的,当成全于他,不应绊住他的脚步。

 况且,以川儿的才智,我相信,在我们有生之年,他一定可以修行有成,回来与我们团聚。

 到时候,说不定我们还能沾沾川儿的光,多活几年呢?

 到那时,川儿成就了心中理想,我们也能享尽天伦。

 两全其美,岂不是更好?”丰扬接着道。

 “另外,你若是担心无人随侍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