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你是不是想向叔叔们下手呢?(第2页)

 只有底层百姓相互竞争,勤恳地为他们工作,他们这些大族,才会过得逍遥自在。

 “就算不迁徙两百万人口,那迁徙几十万呢?”

 黄子澄看的很明白,循循善诱道:“一点都不能迁徙,殿下,您要明白,藩王的势力越大,对朝廷的威胁也就越大!”

 朱允炆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结束了议事,朱允炆便遣散了朝臣,只留下三四个心腹,辅佐他处理政事。

 其实,朱允炆有能力、也有手段,但是他太年轻,对许多政事犹豫不决。这个时候,几个大臣便开口给出意见,朱允炆略一思索,就同意了下来。

 过一会儿,黄子澄突然询问道:“殿下,陛下的身体如何了?”

 朱允炆一愣,含糊不清道:“尚好。”

 朱元璋这次前往东北,并没有通知朝臣,而是用身体不好的借口,说是在宫中修养,不见任何臣子。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朝臣们各个怀着异样心思。

 “若是尚好,为何又一个月未见陛下?”黄子澄眯了眯眼,低声道:“殿下,陛下如今年龄大了,您要有所准备啊!”

 “啊?”朱允炆吓了一跳。

 “您不必惊慌,我们这些臣子,心中是坚决支持您的。可是各地的藩王呢?他们是什么想法?有没有对皇位有其他想法?”

 朱允炆认真思索了起来,半晌后,说道:“辽王朱植的性格,其实我小时候接触过,软弱、守成。他并不是图谋大位的人,黄师父,您可能想多了。”

 “他没有想法,其他人呢?殿下啊,辽地与燕地、宁地、代地相邻,如果这些藩王联合起来,对朝廷的威胁该有多大?”

 黄子澄看着面前的年轻人,恨铁不成钢道:“据臣了解,尤其是宁王朱权,此人以前忠厚老实,但是最近……却听说宁地在他的治理下,百姓们安居乐业,一片祥和啊!”

 “这不好吗?”

 “当然不好,殿下啊,就算藩王对朝廷有敬畏之心,可如果陛下殡天了呢?藩王们会怎么做?就算他们不造反,可以后他们的孩子呢?谁能保证他们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