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思想工作(第2页)

 前面我们就说了,固有的印象让附近村子的人对小丰村从来都是近而远之,一段时间以来,小丰村在这一片都是超然物外的存在,和周围村子的来往几乎为零。

 罗三舅的演说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小丰村,他们的过去原来和自己并没有不同,他们也曾经这么苦过?

 这样的过去瞬间拉近了大家的关系,其后罗三舅再去村里的时候,大家看到他热情了不少。

 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他说的话终于有人听了。

 从开始的抗拒,到身份认同,再到后面的有人好奇提问,罗三舅脚底都快磨破皮。

 这一过程他自己也收获了不少,毫不夸张的说,这件事情上,他比自己家村子费的心思都多。

 有人可能会问,又不是自己人,这么劳心劳力,至于吗?

 罗三舅其实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甚至最开始各村村长让他去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时,他本着去去就回的想法的。

 可他看到的是什么?

 吃菜糊糊头都抬不起来的婴儿,衣不蔽体的孩童,还有把自己生生饿死就为省一口粮给孩子们的老人。

 有些苦难不亲眼所见,是很难体会的。

 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村长为何一定拜托他上门帮着宣传。

 若不抓紧生产更多的粮食,这样的悲剧还会不断的发生。他突然就对双季轮作这项技术的价值有了切身体会。

 也就是在这一刻,使命感油然而生,没有人能坐视死亡不管,接下来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宣传中,甚至比村长都尽职尽责。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越来越多的人被他说动,决定下半年种小麦试试。

 只要有人愿意试,自然会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粮食这个东西它不像别的,一耽误就是一季。

 为了更多人不浪费这一季的时间,罗三舅几乎是日日都在往外跑。

 怀初起初也不理解,直到某次带着小豆子去三舅家串门,说起这事儿,舅妈说了一句:“他心里难受,有点事情做忙起来也是好的。”

 这才理解三舅。

 说来外婆走了以后,反应最激烈的反而是以往存在感极低的外公,丧事办完了以后,外公大病一场,如今还没有好利索。

 怀初经常带着孩子过来,就为了哄老爷子宽宽心,转移转移注意力。

 罗三舅的忙碌没有白费,怀初空闲的时候问了问他,听说现在每个村子八成的村民愿意试一试,剩下的两成他也不打算游说了,属于特别固执的那种人,他所有的宣传都被理解成了要收他育苗的钱,说再多都只一句我不试。这样的人说再多也没有用,注定了他只能跟着别人后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