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想买牛,想买驴,想……


 在岭子里捣蜜子直到了天快黑不黑,怕有蜜的地方会被熊瞎子撞见。

 这趟过来还是没捣完全部巢子,但李良生得赶紧回家了。

 不知生产队的那些驴是咋处理了,可能都被县里收走了吧。

 要是有头驴子就好了,天天腿儿着进山也不是个事儿,光是走山路的功夫就要占掉一天的一大半。

 有驴的话,骑驴进山,不仅能快一些,还能让驴多驼一二百斤猎获。

 等李良生摸黑又是提溜又是背篓的将二十多个巢球弄回家时,院子里已是再次的肉香四溢。

 晚饭时间,家院外依旧徘徊着几个村里的半大小皮猴,波棱盖儿想也知道他们这是在馋肉冻子。

 李良生还是挺喜欢孩子的,反正不讨厌。

 “明儿再过来吧,今儿还没熬煮好呢。”

 得了李良生一句吆喝,皮猴儿们又瑟缩又兴奋的跑了,期待着明儿过来能再吃上肉冻子。

 陈玉珠只嫌自家的锅不够大,三口样式不同的锅一同熬煮,才能勉强熬炖下一头狍子的。

 李建国在忙着用铁锨往灶里填煤,张晓桂也在帮忙过滤肉汤。

 狍子是吃草的,吃草动物的肉都会有股子土腥气。

 但陈玉珠的熬肉手艺也不知跟谁学的,即便没吃上,闻着也只能闻见肉香,闻不见那股子土腥气。

 “村里也没个铁匠,要是明儿能弄口大锅来就好了,最好是两口大锅,那样就能一口气熬煮三头狍子。”陈玉珠挥汗如雨的忙活着,嘴上也在嘟囔着。

 “瞎想,那一口锅都多少钱了,还瞎想啥能一锅熬一整头狍子,那得老大了去了,”陈建国跟老婆日常拌嘴:

 “口径咋的也得奔着一米去了吧?一米口径的大锅,得要一百块钱还不一定够!”

 “一头狍子熬煮出来也才能卖一百块钱。”

 陈玉珠白了李建国一眼:

 “话还没说完呢,就给你全猜完了,我是那样想的吗?”

 “我是寻思生产队都解散了,生产队食堂里不就有几口那样式的大锅嘛。”

 “村长都能卖种子卖化肥了,跟食堂里买两口旧锅,应该不用一百块钱,兴许二三十就能买下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