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大唐死海咸鱼

第192章 文化融通,市场渐广(第3页)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管事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殿下!大事不好了……”李元婴正躺在堆积如山的订单上,做着“日进斗金”的美梦,忽然被管事的大嗓门吓了一跳。

 “啥大事不好?朕的钱还能跑了不成?”他懒洋洋地问道。

 管事擦了擦额头的汗,哆哆嗦嗦地说:“殿下,不是钱跑了,是……是丝绸不够了!”

 “啥?丝绸不够了?朕那么多蚕宝宝,吐丝都吐到月球上了,还能不够?”李元婴猛地坐了起来,一脸的难以置信。

 管事哭丧着脸说:“殿下,西域各国订单暴涨,咱们的丝绸产量……跟不上了啊!现在好多订单都积压着,那些外国商人天天上门催货,小的们都快顶不住了!”

 李元婴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立刻召集了林婉儿、苏瑶和一众工匠、商人,召开紧急会议。

 “现在情况紧急,大家集思广益,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李元婴一脸严肃地说。

 林婉儿率先发言:“殿下,我认为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蚕农和织工的数量。”

 苏瑶则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婉儿姐姐,盲目扩大规模可能会导致质量下降。我认为应该先提高现有工坊的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有人建议引进新的纺织技术,有人建议改良蚕种,还有人建议……

 经过一番激烈的头脑风暴,李元婴最终拍板决定:双管齐下!

 既要扩大生产规模,也要提高生产效率,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他立刻下令,拨款扩建丝绸工坊,招募更多的蚕农和织工。

 同时,他还派人四处搜寻优秀的纺织工匠,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为了激励工匠们的积极性,李元婴还设立了丰厚的奖励机制,重赏那些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的工匠。

 一时间,大唐的丝绸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蚕农们忙着养蚕,织工们忙着织布,工匠们忙着发明创造,整个大唐都充满了干劲和活力。

 然而,就在李元婴以为一切都在稳步推进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让他瞬间懵了……

 “殿下,刘……刘丝绸供应商……他……”一个侍卫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话还没说完就瘫倒在地。

 “他怎么了?快说!”李元婴急切地问道。

 侍卫颤抖着声音说:“他……他卷钱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