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反馈(第3页)

 年纪小一点的孩子没有零花钱,也看不懂字,就天天缠着大院里的哥哥姐姐给他们讲这个故事,还会一起过家家。

 小孩子会为了谁扮演大队长,谁扮演救人的勇士和军人,上演一番争论大战。

 而那些坏人是没有人愿意演的。

 往往这个时候,就会进行一场剪刀石头布,输的人就只能苦兮兮的演坏人了。

 ......

 由于《洪水来临时》还在连载中,在等待连载的时候,程远就成了孩子们围攻的对象。

 大家都是邻居,自然是知道程远在京海出版社工作,聪明的孩子被家长一番点拨,还知道了程远就是写《洪水来临时》的作者陈舒的编辑。

 大一点的孩子比较矜持,倒是还好,小点的孩子们天天缠着程远问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是什么?

 主人公一家得救了吗?

 狗狗真的会游泳吗?

 ......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好奇心更是旺盛,程远被问的一度不敢回家。

 陈舒看了程远的信,笑的乐不可支。

 一方面是高兴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大家喜欢,一方面是嘲笑程远。

 让他天天给她催稿!

 活该!

 天知道她坐月子这段时间,程远寄过来多少催稿的信。

 他倒是还知道她是个正在坐月子的产妇,只是在信中一再叮嘱,让她好好坐月子,一出月子就赶紧开始写。

 生产队的牛还能歇一歇呢,程远是真不拿她当人啊。

 陈舒又打开第三封,嗯,果不其然,催稿的,不看!

 她紧接着又打开了最后一封。

 这封信里是《洪水来临时》的签约合同。

 自从《女知青》稳定连载后,陈舒都是直接投给程远。

 投给一家,就不用她来回去筛选投稿的对象了,同时,固定一家出版社,也可以更好的跟出版社达成合作,让出版社不用担心她跑路,从而在她的文章和小说上倾斜资源。

 就比如《女知青》重印增加的版税,以及这次《洪水来临时》的出版合同。

 合同上写,京海出版社准备把《洪水来临时》上中两卷,一次性各出版二十万册,版税也是百分之三。

 单价是一本四毛钱。

 一般来说,小说的单价会比连环画便宜点,因为连环画绘画着实要耗费不少功夫。

 但《洪水来临时》字数比《女知青》多的多,所以定价也达到了四毛钱。

 这么算来,《洪水来临时》上中两卷一共出版四十万本,她可以拿到......

 400000x0.4x0.03=4800

 陈舒:“!!!”

 老天奶!

 她要暴富了!

 陈舒兴奋的在原地转了个圈,紧接着把合同放在信封里,跑回家去。

 陈舒跑得太快,没注意到身后的黄主任。

 黄主任是要去军嫂家里做思想工作的,看到陈舒突然想起来件事。

 刚想喊她,就见陈舒原地转了个圈,看着还挺高兴的,然后跑得比兔子还快,一溜烟就没影了。

 黄主任摇摇头,现在的小年轻啊。

 算了,下次再说吧,反正也不急。

 陈舒小跑了一段路,跑得有点累,就停下来了,毕竟一年多没怎么跑过步了,体力跟不上。

 她慢慢的走着回了家。

 到家的时候,冯大娘已经抱着小叶子回家了。

 孙大娘在给陈陈和泱泱泡奶粉,泡好了后,一个小家伙一个奶瓶,放在他们嘴边,帮他们扶着,让他们喝。

 陈舒走过去,从孙大娘手中接过泱泱的奶瓶。

 “舒舒回来啦?”孙大娘观察了下陈舒,发现她嘴角都快翘到耳边了,好奇的开口:“怎么这么高兴?遇见什么好事了?”

 “我的小说要出版啦!”

 虽然不是第一次了,但陈舒的热情丝毫不减。

 “出版?是跟书店里的书一样吗?”

 陈舒有点小傲娇:“当然。”

 “那可真是了不得啊!”

 孙大娘是知道陈舒在写小说的,有次陈舒寄信的时候,还是她陪着去的。

 知道陈舒的小说要出版,孙大娘与有荣焉,“刚好你今天出月子,我早上买了点肉,咱们给你庆祝庆祝。”

 她想了想,“你喜欢吃排骨,出月子了,就不炖汤了,我给你红烧了吧?

 我还买了里脊肉,给你做鱼香肉丝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