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杂文考试(第一场)(第2页)
杂文不仅要考临场应变能力,更考平时的积累。段书瑞读考题时心中已有了想法,于他而言,考场上除了气氛紧张些,其他与他平时写文章并无区别。他一旦开始下笔,周遭的一切便瞬间静止了。他的注意力只会集中于眼前的题目和稿纸上。
经过平时的训练和月测,段书瑞写字的速度已逐渐练了出来。他洋洋洒洒的写了三百多字,写完后花半分钟检查了一遍,便开始将稿纸上的赋誊上考卷。
段书瑞读过很多名人的赋,诸如白乐天、韩昌黎的,但他依然不敢借鉴太多,生怕失去文章的本真。段书瑞平时是如何写的,考场中便也如何去写。
一篇赋写完,时间也到中午了。段书瑞感觉有些饿了,便将卷子收好,从考篮里取出一包食物。他想起自己州试时的吃法,于是如法炮制了一个夹着肉酱的馒头。唯一的区别就是现在天气回暖了,不需要再在烤炉上烤了。师娘自己做的肉酱味道就是好,里面虽加了辣子,但也不至于太过麻辣。他几乎是狼吞虎咽的吃完一个馒头,感觉还没吃饱,又剥了两个煮鸡蛋,就着热水吃下去。这才感觉腹中有了饱意。
他放松下肩颈的肌肉,活动了一下腿脚,便继续看第二道题。第二道题要求考生写一首试律诗,这首诗必须要是十二句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偏向对人生哲理的考察,让段书瑞不由得想到朱熹诗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仔细捋了捋思路,将稿纸写下大致框架。一首诗的字数不多,只有六十个字。但如何将这些诗句串联起来,使之不仅做到押韵,还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并且不落俗套,是一件考验人的事情。
虽然段书瑞平时练得最多的是写景抒情诗,但借自然景观反映人生哲理的诗也不是没有练过。而且他练习得少,不代表他积累得少。在纸上写写划划之时,他已经将脑海里积累的素材分好类了。他回忆起陈伯所教的知识点,将自己平日所学尽数挥洒于纸上。这道题题目虽长,但段书瑞已经将题目浓缩成一句话,律诗结构也构思完毕,写起来自然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