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沉痛代价
第139章 沉痛代价
农村合作社并不是个新名词。
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农村在党的领导下,就已经开始互助合作运动,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不过宁向东此刻提出的合作社,只是一个名称,与五十年代的农业合作化完全是两回事。
付为政听宁向东提出要跟村里合作,不禁又吃惊又好笑, 说道:“村里的情况你了解,既然提出合作,就说明你能接受,那你具备什么条件,说出来我听听,看看村里能不能接受。”
也不能怪付为政对宁向东有所轻视,对方毕竟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从表面来看,并不具备任何与众不同的能量。
付为政的心思宁向东也了解, 他想了想说道:“目前,我没什么条件能让村里接受。”
“那还说什么!闲着没事拿你老叔开心吗”付为政佯装生气。
“没有寻开心,我是说目前没有什么能让村里接受的条件,不过……”宁向东平静的说道:“也许很快就会有了。”
离开付为政家,宁向东心里很不是滋味儿,看来这件事情,还是要争取大多数村民的一致同意。
自己提出的合作社想法,本身也是个人行为,大家自发组织,自觉自愿在一起就行了。
付为政自有付为政的顾虑,他本身从心里赞同宁向东修路的想法,但却不能以大队的形式出面,如果是民间的集体行为,他也会义无反顾的加入进去。
所以付为政采用了一个小小的激将手法,就是要把宁向东引导到群众自发的行为上来。
随着春节一天天临近, 两人从谈完话后,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 而且各自在自己单位按部就班的工作着。
这期间,宁向东又去了一趟陈村镇,在并钢停车点听说了宋晓青的留言后,才知道她为了自己的事早已先行一步。
其实这件事宁向东已经想好,整个黄巢谷的地质结构很简单,主要问题在于峡谷两侧的土层太厚,同时也很疏松,容易产生滑坡灾害,如果修一条路,两边的加固是个重要问题,此外还有最关键的是,横断峡谷的那三道山梁。
因为没有专业知识,更不具备专业的测量手段,他一时想不出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黄巢谷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谷底宽度非常理想,具备上等级公路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