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与罗马云霞漫山河

第43章 如何养活十三万人(第2页)

 既然,古尔丽去负责帕提亚的交易,她也要试着在东哥特和罗马之间架起一道贸易的桥梁。

 刘玉是现实主义者,打仗归打仗,钱和粮还是要赚的!

 她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漫步在那片广袤无垠的田地之中,脚下的泥土散发着淡淡的芬芳。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刚刚经历了丰收后略显空旷的土地,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片土地会就此沉寂下去。

 此刻,勤劳善良的不奴部人民正热火朝天地忙碌于田间地头。他们手持各种农具,或弯腰播种、或细心浇水、或认真施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些人们深知冬季即将来临,而在严寒到来之前,必须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尽可能多地种植各类蔬菜,以便为自己和家人储备足够的食物度过漫长的寒冬。

 突然,她停住了脚步,因为她看到了池塘,按照这里的规矩,每九亩田地,就有一亩鱼塘。

 也就是说,他们有12万亩土地,就有亩鱼塘!

 她的眼睛突然就亮了,迈开脚步,朝着田间跑去,跑得太急,不慎跌倒,周边的族民跑过来扶起她,忙问她伤到没有。

 可刘玉却不管自己是否受伤,是否一身泥泞,她指着远处的鱼塘说道,“帮忙,帮忙捞鱼,把那个池塘里的鱼捞出来,看看,看看有多少鱼?”

 族人们迅速地围了上来,小心翼翼地将她从地上扶起。其中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子赶忙跑过去,搬来了一个粗壮结实的木桩,轻轻地放在了田边。他们搀扶着她缓缓走到木桩旁,并贴心地扶她坐下。

 这时,人群中有几个人自告奋勇地朝着海边的码头跑去,他们要去找寻那用于捕鱼的渔网。而其他留在原地的人也没有闲着,大家纷纷卷起衣袖,准备大展身手。

 夜幕逐渐降临,但族人们却依旧干劲十足。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夜晚来临之前成功地将整个鱼塘都打捞一空。只见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小鱼儿被捞起后,又被快速地扔回到了池塘之中。这些小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着,仿佛在庆祝自己重获自由。

 刘玉静静地坐在木桩上,目光紧紧地盯着那些装满了银色大鱼儿的箩筐。看着眼前这丰收的景象,她不禁喜笑颜开,笑得连嘴巴都合不拢了。那灿烂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一般温暖人心,让人感受到她内心深处满满的喜悦与满足。

 称一称,居然有2900斤鱼获,她算了算,如果有口鱼塘,他们能收获吨鱼肉,这能养活人。一万人的口粮能够补足,还能把今年借不奴山谷老百姓的粮食全部还上。

 她哈哈大笑,拉着族人的手,流着泪水说,“够了!够了!粮食,粮食够了,不奴族不用挨饿了!”

 族人们围着她,和她说话,这才知道原来刘玉一直在为大伙的口粮着急,很多新来的阿兰人泪流满面,他们知道这都是为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