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与罗马云霞漫山河

第44章 帕提亚翻译官扎多(第2页)

 从五月到十一月,扎多和那群不奴部的伐木工人都混熟了,可能天生就有语言的天赋,扎多居然能跟他们说一些汉语,这一点在所有的俘虏里面显得极为突出。

 后来伐木队被撤销,扎多又去了锯木厂,结果那些伟大的水力机器彻底的征服了他的心灵,每次看到圆形锯飞速的切开木头,他居然还有些兴奋。。。再加上之前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居然还能看懂图纸,只是看不懂字和度量衡,这让他很想学习汉字。

 一天他指着汉字说,“我,想”。

 锯木厂的工头,指了指城市里的一个房子,一字一顿的说道,“晚上,那里,教,汉字!”

 扎多居然还听明白了。于是在十一月初的一个傍晚,他从冒着大雪,在工厂一下班,一个人跑去那个学校。

 这里有一位女老师,每天夜里都教新来的阿兰族人,学习几个汉字。

 扎多站在门口,手舞足蹈的表示自己也想学,女老师指着最后的几个座位,笑着说道,“坐下吧!”

 结果,他居然还发现了两个达契亚俘虏,他们居然也在这里学习汉字?

 双方的语言并不相通,只是笑一笑,也就开始了各自的学习。

 扎多发现,汉字和所有的语言都不一样,如果说帕提亚的王者之语,和希腊人的文字,都是使用符号的来作为拼音字母,而套明朝当地语言的发音,汉字就像画画。

 对非常非常像画画,比如“火”,“木”,“水”,这些都像是从画画演变来的,这让他想到了儿时,那些故乡岩洞里碑文上的远古符号。

 他时常会迷失在汉字里,有时写完一个字,他会端详很久,觉得确实应该就是这样。

 他突然想起了以前小镇里的老师,他们说的话,“大山里,那些岩洞里的符号是最远古时代的叙事,千百年之前我们就已经遗忘,可能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使用这样的叙事。”

 可他在这里,又见到了这些符号,他们很像,一横一竖的组合,神奇无比。

 他学习的很认真,每一天的五个汉字,他都能掌握。

 十一月中旬,古尔丽和老阿拉什找到扎多,双方沟通下来,扎多终于明白原来他们想开拓帕提亚在大海边的市场,请他来做翻译。

 扎多答应了,他站起来抚胸说道,“我很荣幸,能做不奴部和帕提亚之间的翻译人。”

 古尔丽找到锯木厂工头,说明了来意,工头告诉古尔丽,“带他去吧!扎多是个好小伙,如果哪一天你们不需要他了,送他回这个锯木厂!”

 于是,古尔丽,扎多和老阿拉什回到码头,登上海轮,在铁板的敲击声中,三条海轮出港。

 他们带着三百吨货物,顺着风向,破开碧蓝的波涛,朝着南边的帕提亚海岸疾驰而去。

 扎多对于这条巨大的海船无比感兴趣,他从船舱,到驾驶舱,到船舵,到风帆全都认真的观察和学习,并用着生硬的汉语和船员沟通,问这些都是干什么的?

 于是,船上多了一个“爱问问题的扎多”,走到哪里都是为什么?

 等船到了南部海岸,一群人下去寻找村庄,终于在二十公里外发现了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