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与罗马云霞漫山河

第182章 南海一夜

袁华有一种宿命的忙碌,到这个世间,一切都是如此匆匆,如此忙忙。

 就算他将自我隔离,他们在一个无人的半岛上,依然每日随着太阳升起,他们都会鸣钟起床,然后带着五百名舰员一起学习,一起劳作,直到太阳在西边落下。

 他们砍伐半岛上的树木,然后制作深入大海的滑道。高声的号子声里,众人奋力将海船顺着滑道拉上海滩,一边修复船只,一边将船底的生物去除。

 袁华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这个时代的人们寿命大多都不太长,很多人五十就已然离去。

 日月轮换,昼雨夜风,转眼之间,他来到这个世间,已经九年,算一算自己已经二十四岁了。

 他不知道自己还有几年,他想为不奴族和大汉找到一条路,因为他知道历史的走向,接下来就是中华最黑暗的岁月。

 帝国会逐一崩塌,大汉到184年就会爆发黄巾军大起义,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赋税徭役沉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若到那时,大汉就会无路可走,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残酷和残忍到什么程度,只看数据就能让人心痛不已。

 根据大汉史书记载,全国共有1670.8万户,人口达到5648.7万。后世学者估算,加上未纳入统计的豪强地主庇护人口、少数民族等,现在东汉人口的峰值约为6500万。

 现在的大汉啊!是人类历史上何其繁盛的时代。

 可三国末年,到公元220年,中国苍茫大地之上还活下来多少人民?

 只剩下800万人口,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数据,只剩下800万人口啊!

 这究竟是什么概念?

 人口损失率87.8%!

 如果是袁华生活的时代,如果以十四亿中国人而论,那就是要死12.278亿的人口,这他娘是天灾吗?

 这真的是天灾吗?

 这根本就是人祸,彻彻底底的人祸!

 王粲《七哀诗》写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曹植《送应氏二首》有:“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曹操《蒿里行》也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仲长统(179~219年)在《昌言》中说:“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

 流亡的农民走投无路,到处暴动,前赴后继。

 从安帝到灵帝的八十余年中,见于记载的农民暴动大小合计近百次。

 公元184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准备比较严密的农民战争——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爆发了。

 中国人啊!

 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坚韧的民族,他们勤劳而善良,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管理的民族。

 人们只记得黄巾军大起义,但这是上百次起义中的一次而已,只是这一次起义的规模更大而已。

 八十年,近百次农民起义!

 为什么?

 因为没有土地,因为帝国的法律让贫苦的中国子民,连一口吃的都没有。

 但凡中国人有一口吃的,就会忍受。可大汉的后期,世道已经癫狂,世族的粮仓堆满了粮食,睡在金玉之上,可乡野之间,百姓饿死无数啊!

 《潜夫论》是东汉思想家王符所着的一部政论性着作,全书共十卷三十六篇,内容广泛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教育、历史、思想、文化等多个领域。王符生活在东汉中后期,社会矛盾尖锐,豪族奢侈浪费和迫害人民的现象十分严重。他眼睁睁的看着大汉一点点腐朽,痛心的写道“富者累金积玉,贫者席藁枕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