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与罗马云霞漫山河

第190章 洛阳水冷(第2页)

 新的中华文明,不是封闭的孤岛,而是开放的海洋。它将以汉语为针,以民为本,以科学为剑,以工业为翼,编织出一幅人类未来的壮丽图景。在这幅图景中,世界各民族将携手共进,共同书写属于全人类的辉煌篇章。

 写完这篇文章,袁华和少年们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何大汉千百年能够不断统一?

 文字可能是关键!

 尽管发音可能不同,但大汉最不同于草原的就是文字。一份政令,在大汉各个地方的理解是相同的,这就是认知的统一!

 而草原,一份文字,经过多次翻译以后,意思会有所改变,会产生认知离散,从而无法产生心灵上的统一。而且,语言一旦变化,人心就会变化,因为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那就是你我,而不是我们。

 大将军邓骘在此期间,专门派人请袁华到家里进行家宴,期间邓太后刚好回家省亲。

 邓太后让左右皆退下,三人单独聊了一个时辰。

 袁华在回到驿站以后,曾经对古塔说:“邓太后,乃奇女子也!东汉何其有幸,能有此太后坐镇大汉,延续了大汉的气运。”

 袁华早已派人了解过邓太后,原因很简单,邓太后才是现在大汉真正的掌权之人。

 东汉永初元年(公元107年),汉和帝驾崩,年仅二十七岁。朝堂之上,群臣惶惶,天下未定,幼主即位,国事如麻。

 在这风雨飘摇之际,一位女子挺身而出,以她的智慧与魄力,稳住了东汉的江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便是邓太后。

 邓太后,名绥,南阳新野人,出身名门,自幼聪慧过人。她不仅精通经史,更兼有政治远见。汉和帝在位时,她便以贤德着称,深得皇帝信任。和帝驾崩后,她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开始了她长达十六年的执政生涯。

 邓太后的首要功绩,便是稳定了政局。汉和帝去世后,朝廷内外暗流涌动,权臣宦官各怀心思。邓太后以铁腕手段,迅速平息了内部的纷争。她重用贤臣,如杨震、李固等,整顿吏治,肃清贪腐,使得朝政清明,天下归心。

 在经济上,邓太后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她深知民为邦本,下令减免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同时,她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使得东汉的经济在短时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

 她本身极其简朴,并同样严格要求家人和皇室,她曾说,“食不过求饱,衣不过求暖,何须奢靡”。

 在文化教育方面,邓太后也颇有建树。她重视儒学,提倡教化,广设学校,选拔贤才。她本人更是博览群书,常常与大臣们讨论经义,推动了东汉文化的繁荣。

 她是中华第一个让女孩和男孩共同上学的女子,她开创了第一个男女共同上学的学堂,虽然只是针对官宦和贵族,但这已经是壮举。

 她还亲自撰写《女诫》,教导后宫女子修身养性,成为后世女子教育的典范。

 她投资造纸业,纸张可以大规模制造,并慢慢便宜下来,她是最初的推动者。

 邓太后的外交政策也堪称明智。她深知边疆安定对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对羌族等少数民族采取了怀柔政策,既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又维护了边疆的稳定。

 袁华并不知道,这位太后被后世称为“皇后之冠”,后世的皇后大多以她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