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与罗马云霞漫山河

第201章 新拜火教的扩散(第3页)

 在太学中,一位学生偶然接触到了新拜火教的教义,并被其吸引。他认为这种宗教所倡导的科学思想,能够为大汉社会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于是,他开始在太学中带着几个学生一起秘密研读新拜火教的经典,希望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为大汉的繁荣贡献力量。

 然而,这位学生的行为很快被太学的一位博士发现。博士认为,儒家思想是大汉的根基,任何对儒家经典的偏离都是对传统的背叛。他严厉责罚了这位学生,并警告他不要被外来的异端邪说所迷惑。

 面对博士的责罚,这位学生并没有屈服。他站了起来,指着那本拜火教的经典,大声说道:“这本书可以强我大汉,为何不可学?”他的声音在太学的讲堂中回荡,引起了在场众人的注意。

 博士冷笑了一声,回应道:“儒家是本,你不好好研究儒学,弱本而强枝,何以强大大汉?”在他看来,儒家思想是大汉的立国之本,任何对儒家经典的忽视都是对国家的不忠。

 然而,这位学生并不服气。他反驳道:“孔子也说,国和家皆是民组成的,要爱民!可新拜火教能够加速生产,能够给天下黎民更好的生活,这同样也是爱民!”,他坚信,新拜火教的教义能够为大汉带来新的希望和活力。

 双方的争执很快引起了太学中其他学者和学生的关注。有人支持博士的观点,认为儒家思想是大汉的根基,不容动摇;也有人支持这位学生的观点,认为应该开放心态,接纳新的思想和文化。这场争执逐渐演变成了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太学。

 这场风暴不仅在太学内部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也引起了东汉朝廷的关注。一些官员担心,这种外来宗教的传播可能会动摇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从而影响国家的稳定。然而,也有一些官员看到了拜火教中蕴含的积极因素,认为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为大汉的繁荣贡献力量。

 最终,邓太后阻止了这场争论的继续发酵,她已经敏锐的觉察到,这件事情有人在推动。

 她下达命令:“我大汉胸有天下,既然可以有道,有佛,如何不能有新拜火教?建一个庙宇,让不奴族派人给我们讲解经文,可以多听,多想,合则用,不合则不用,何必心胸狭隘为此事争执?”

 于是,大汉与不奴族商议,由大汉批下土地,不奴族建设一个庙宇,派白马少年万里而来,向大汉传经。

 这件事是八月定下的,袁华在九月底才知道,他很是高兴,他立刻开始规划新的学校该如何规划和建设,并亲自挑选了十五名最好的老师和一批匠师,前去洛阳。

 同年,不奴族正式确认,重新选举大匠师,以及各个匠官,不奴族第一次正式的政治轮替正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