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疯答结束(第3页)
到达印度:631 年玄奘到达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他在那烂陀寺师从 106 岁高龄的住持戒贤学习,前后听戒贤讲了《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学习婆罗门教经典及各类梵书,在那烂陀寺五年的受学过程中,玄奘备受优遇,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
名震印度:玄奘在印度期间,还着《会宗论》三千颂,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学说;和正量部学者般若多辩论,着《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应东印迦摩缕波国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着《三身论》。641 年,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五印 18 个国王、3000 各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 2000 人参加。在这场大会上,玄奘一人面对数千位印度佛教学者的提问,无一例外全都对答如流,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持邀请玄奘参加 5 年一度,历时 75 天的无遮大会。
3. 成果
带回大量佛经:贞观十七年即643 年,玄奘载誉归国,带回如来舍利 150 粒、金檀佛像 7 尊、经论 526 筴共计 657 部。
促进文化交流:他将自己西行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十二卷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对唐朝时期西域边境的风土人情,为之后唐朝开拓西域领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于后世研究古代印度以及佛教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推动译经事业:归国后,玄奘拒绝了唐太宗入朝为官的邀请,主动提出开始译经工作。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二十年间,主要从事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
“最后一题上点强度吧。”
[玄奘西行后来被改编成为哪一本书?]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红楼梦》d.《水浒传》]
胡亥略微思索就说出了答案:“这道题选B。”
影子不免有些震惊:“胡亥不是吧?你是怎么答对的。”
胡亥淡定一笑,缓缓说出了他的分析:“很简单,玄奘西行是西,而《西游记》里面也有个西。”
“嗯……好吧,连答对了100题,连续答题挑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