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岳武穆(第3页)

 收复建康:建炎四年(1130 年),完颜宗弼(金兀术)进逼常州,岳飞率部屯驻境内,降伏盗贼郭吉等人,百姓为岳飞画像立祠。金军大举入攻常州,岳飞率部四战四胜,并在镇江东、清水亭追击逃跑的金军。后完颜宗弼紧逼建康,岳飞命部下趁夜混入金营袭扰,引起金营士兵自相残杀,又率骑军进攻龙湾,大败完颜宗弼,最终迫使完颜宗弼逃亡淮西,建康得以收复。

 3. 平乱与战功积累

 平定寇乱:绍兴元年(1131 年),岳飞与张俊联手平定了贼寇李成、张用等人的祸乱,因首功被任命为神武右军副统制,留守洪州,又授予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官衔。次年,曹成率部十余万占领道州、贺州,岳飞奉命招安,后大破曹成。此后,又陆续平定马友、刘忠、李宗亮等人的叛乱。

 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四年(1134 年),岳飞认为襄阳六郡是北图中原的根本,上书攻取襄阳六郡,获宋高宗任命。他率部渡江后先收复郢州城,守将京超投崖自杀。又派出张宪、徐庆收复随州,自己进军襄阳击败李成,还接连收复邓州、唐州、信阳军。事后岳飞请求辞去制置使,未得朝廷同意,随州、郢州、唐州、邓州、信阳军并合为襄阳府路隶属于岳飞,岳飞移驻鄂州,被授予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爵为武昌县开国子。

 4. 后期抗金与困境

 招捕杨么:绍兴五年(1135 年),岳飞被授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等职,负责招捕杨么。杨么党羽黄佐主动招降,岳飞让黄佐返回洞庭湖对付杨么,在招降杨么部将的同时,多次进攻杨么外围营寨,最终杨么被斩杀。岳飞此战斩获千余艘战船,极大扩充了鄂州水军,进爵为公,除荆湖南北、襄阳路招讨使。

 继续北伐受阻:绍兴六年(1136 年),岳飞奉命移军京西,改任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并任宣抚副使,于襄阳设宣抚司,以图收复中原。但因母亲去世居家守丧,期间宋高宗多次诏令其调动军队。之后岳飞多次主张北伐,但受到朝廷主和派的阻挠和牵制。

 郾城大捷与颍昌之战:绍兴十年(1140 年),岳飞率领岳家军进行北伐,取得郾城大捷,重创金兀术的金军主力。之后在颍昌之战中,岳飞派遣张宪、姚政前往支援拱州、亳州,又派遣诸将分兵九郡联合各路义军,自己率主力军队进兵中原屯驻颍昌,各路军队相继传来捷报。岳家军在与金军的战斗中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让金军闻风丧胆。

 5. 悲惨结局

 岳飞力主抗金,反对与金人和议,多次受到朝中主和派秦桧等人的排挤。绍兴十一年(1142 年),岳飞被秦桧构陷入狱,最终死于狱中,享年三十九岁。秦桧死后,朝廷欲意为岳飞平反,但直至宋孝宗才恢复岳飞官职,追谥“武穆”,并予以改葬于临安栖霞岭,在鄂州建“忠烈庙”。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 年),追封岳飞为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