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东晋(第3页)

 负面评价:司马睿自身才能不高,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薄,皇位不稳,过度依赖士族,导致士族权力过大,皇权受到严重制约。最终引发王敦之乱,东晋政权陷入动荡。

 “王与马,共天下”是指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司马氏皇室共同掌握大权的局面。以下是其具体介绍:

 1. 历史背景:

 西晋灭亡与东晋建立: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使西晋统治崩溃,随后匈奴等少数民族入侵,永嘉之乱中晋怀帝被俘,西晋灭亡。司马睿在琅琊王氏的王导、王敦等的支持下,于公元317年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

 江南局势复杂:西晋灭吴后,江东地区被认为是多事之地,吴人对西晋政权存在不信任感。在司马睿到来之前,江左侨姓门阀士族实力强大。后来陈敏、钱璯等人相继叛乱,江东大姓周玘动员世家大族配合西晋政府军队平定叛乱,为东晋后来在江东的统治营造了相对安定的局面。

 2. 形成过程:

 王导的辅佐:王导是司马睿的重要谋士和支持者。司马睿初到建康时,威望不足,不受江南士族待见。王导建议司马睿礼贤下士,拉拢江南名士顾荣、贺循等人。王导还劝说司马睿吸收北方的流亡士族,为东晋政权奠定了基础。

 王敦的军事支持:王敦是王导的堂兄,在扬州担任刺史,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他帮助司马睿平定了华轶、杜弢、王机、杜曾等割据势力,坐镇武昌,拥兵上流,为东晋的稳定提供了军事保障。

 3. 具体表现:

 政治权力分配:司马睿称帝后,封王导担任尚书,掌管朝内大权;王敦总管军事。王家的子弟中,很多人都封了重要官职,王氏家族在东晋朝廷中占据了大量重要职位,势力庞大。

 影响力与地位:当时民间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可见王氏家族在东晋的影响力之大。司马睿对王导、王敦兄弟也特别尊重,甚至在登基时,司马睿还想让王导与他一起坐在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虽然王导拒绝了,但这也体现了王氏家族的地位之高以及司马睿对王氏的倚重。

 4. 影响:

 对东晋政治格局的影响:“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确立了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的格局,皇权受到士族势力的牵制,士族与皇族共同治理国家。这种政治格局在东晋时期一直存在,影响了东晋的政治走向。

 对士族势力发展的影响:琅琊王氏的崛起为其他士族树立了榜样,此后东晋时期的庾氏、谢氏等士族也相继崛起,士族势力在东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总的来说,“王与马,共天下”是东晋时期特殊的政治现象,反映了士族门阀势力的强大以及皇权与士族势力的相互依存关系。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东晋的稳定,但也导致了东晋政权内部的矛盾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