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五书之祖(第2页)
书史地位的奠定:在中国书法史上,钟繇和东汉的张芝被合称为“钟张”,又与东晋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同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可见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对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再说草书。
草书之祖一般指的是东汉书法家张芝。他出生于官宦家庭,拒绝朝廷征召,潜心研究书法。张芝在草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创新写法:将古代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他从民间和杜度、崔瑗等前人那里汲取草书艺术精华,摆脱旧俗,独创“一笔书”,也就是所谓的“大草”,使草书得以从章草的窠臼中脱身而出。这种写法让字的体势能够一笔而成,偶有不连,但血脉不断,极大地丰富了草书的艺术表现力。
2. 影响深远:张芝的草书影响了后世诸多书法家。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对汉、魏书迹唯推钟繇、张芝草书,并且认为自己在笔法精熟和草书上逊色于张芝。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对张芝的草书评价极高,怀素草法也得自“二张”(张芝、张旭),唐朝草书大家孙过庭在《书谱》中也多次提到把张芝草书作为蓝本而终生临习。
张芝的代表作品有《冠军帖》《八月帖》等,但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其刻帖。总之,张芝以其卓越的书法成就和创新精神,当之无愧地成为“草书之祖”,为中国草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说行书。
通常认为“行书之祖”是刘德升。
刘德升,字君嗣,颍川人,生活在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行书者,刘德升所造也,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其创造的行书字体优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也记载:“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这说明魏初的钟繇、胡昭的行书书法是学习刘德升的,由此可见刘德升在行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