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后燕(第2页)

 慕容宝(355 年~398 年 5 月 27 日),字道佑,小字库勾,是十六国时期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的第四个儿子。以下是关于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1. 早年经历:

 生于前燕皇室之家,元玺四年(355 年)生于信都,鲜卑族。年轻时言而无信,缺乏志向和操行,喜好别人奉迎自己。

 前燕建熙十年(369 年),因父亲慕容垂大败桓温,威名大震,被太傅上庸王慕容评忌惮,于是随父投奔前秦苻坚。苻坚在位时,慕容宝曾任太子洗马、万年县令、陵江将军等职。

 2. 助父复国与被立太子:

 建元十九年(383 年),苻坚在淝水之战战败后,慕容宝随父四处征战,实力逐渐强大。后燕建兴元年(386 年),慕容垂称帝,建立后燕,定都中山,慕容宝被立为太子。被立为太子后,他开始锤炼自己的品行,推崇儒家,善辩,善作文章,还不惜放下身段,巴结慕容垂的亲信大臣,以博取好声望,慕容垂的大臣们都对他赞不绝口,慕容垂也认为他有能力继承家族。

 3. 决策失误与燕魏战争失败:

 后燕建立后,为了抑制燕国北方诸族实力,减轻北方防务的压力,慕容垂一直扶持拓跋珪建立的北魏,并想以此使北魏成为后燕的附庸,但拓跋珪建立独立国家的意向坚定,双方矛盾逐渐加深。

 建兴十年(395 年)五月,慕容垂以太子慕容宝为元帅,领兵伐魏。拓跋珪用谋士张衮的计策,故意示弱,带着部落、牲畜渡过黄河,西迁一千多里,装出远逃的模样。后燕军到了五原,得到别部降人三万多户。九月,燕军见魏兵在黄河南岸,慕容宝想渡河进攻,却为暴风所阻,形成了相持之局。后燕军长时间得不到京城的消息,斗志日益衰退。十月下旬,慕容宝烧船退兵,拓跋珪选精锐骑兵两万余人,追击后燕军。两军在参合陂相遇,展开厮杀,后燕军队大败,被俘四五万人,慕容宝只与几千人逃回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