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小李杜(第2页)
幕僚生涯与仕途起伏:此后,杜牧在江西、淮南等地使幕做了十年幕僚。这期间,他写了不少诗文。大和九年(835 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后因政治斗争等原因,仕途并不顺畅,曾被贬为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回京任职:大中二年(848 年),杜牧回到长安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等职,后来官至中书舍人。但他的身体状况逐渐不佳,大中六年(852 年)十一月患病,自撰墓志铭。最终,杜牧病卒于长安安仁坊宅中,享年五十岁。
3. 文学成就:
诗歌方面:
题材丰富:杜牧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政治诗、咏史诗、写景抒情诗等。他的政治诗多揭露时弊,表达对现实的关切,如《早雁》以雁喻人,反映了边地人民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痛苦;咏史诗是他的一大特色,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如《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小见大,批判了唐玄宗的骄奢淫逸;写景抒情诗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如《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通过对秋日山林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风格独特:杜牧的诗歌风格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在晚唐诗歌中独树一帜。他的绝句尤其出色,意境幽美、议论精拔、韵味隽永,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
散文方面:杜牧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阿房宫赋》是其散文的代表作,开宋代文赋先河,为后世传诵。
4. 历史评价:杜牧在文学上的成就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可,他的诗歌和散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
一、写作背景
杜牧所处的晚唐时期,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他希望通过这篇赋,借古讽今,以秦朝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为教训,警示当时的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二、主要内容
1. 宫殿的宏伟壮丽
开篇先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极言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和工程的浩大。
接着详细描绘阿房宫的规模:“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展现出宫殿占地之广、楼阁之高、地势之雄伟。
对宫殿的内部装饰也进行了细致刻画:“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突出其楼阁之密集、结构之精巧、装饰之华丽。
2. 宫中的生活奢华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描绘了宫殿中歌舞升平的场景,暗示了统治者的奢靡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