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范晔(第2页)

 观点鲜明。用正统儒家思想记叙历史事件、评判人物,褒贬明显,爱憎分明。

 文学价值高。设立《文苑列传》,体现自觉的文学理念和严谨规范的着录作品体例。书中诸多篇章被收入《文选》,被各种散文选本编录和称赞。

 5. 版本流传。隋唐以前是抄本,卷数纷杂。宋以后有二十余种刻本,南北朝时有刘昭、萧方、吴均、刘芳等多人作注。

 《双鹤诗序》乃南朝宋范晔所创作。其文曰:“客有寄余双鹄者,其一扬翰皎洁,响逸九皋,其一翅折志衰,自视缺然。”此序描绘出一幅生动画面:有宾客赠予范晔两只鹄鸟。其中一只,羽翼洁白光亮,当它振翅高飞、引吭长鸣之际,那清亮的鹤唳之声传至遥远的水泽边际,尽显其身姿矫健、意气风发之态。而另一只,却因翅羽折损,无法翱翔天际,其神情姿态中满是意志消沉与自惭形秽。范晔见此情形,不禁心生慨叹,遂萌生出创作之念,以诗来表达内心的触动与对这双鹤不同境遇的感怀,借双鹤的鲜明对比,或也映射出世间万象中不同命运与心境的交织与碰撞,使读者透过这简短序文,得以一窥范晔当时细腻且深邃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生命形态多元性的敏锐洞察与思考。

 范晔《乐游应诏诗》全文如下:

 崇盛归朝阙,虚寂在川岑。

 山梁协孔性,黄屋非尧心。

 轩驾时未肃,文囿降照临。

 流云起行盖,晨风引銮音。

 原薄信平蔚,台涧备曾深。

 兰池清夏气,修帐含秋阴。

 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岖嵚。

 睇目有极览,游情无近寻。

 闻道虽已积,年力互颓侵。

 探已谢丹黻,感事怀长林。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崇盛归朝阙,虚寂在川岑”,意思是繁荣昌盛归于朝廷,而寂静空灵则存在于山川之中。此联通过对比朝阙的崇盛与川岑的虚寂,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暗示出诗人对官场与自然的不同感受。

 “山梁协孔性,黄屋非尧心”, 山梁上的野鸡飞走符合孔子的仁爱之心,而居住在华丽宫殿中的君主却未必有尧那样的圣明之心。这里运用典故,以“山梁”“黄屋”等词,表达了诗人对君主品德及政治清明的思考与期望。

 “轩驾时未肃,文囿降照临”,皇帝的车驾不时前来,皇家的园林也沐浴在皇帝的光辉之下。此联描绘了皇帝出游的场景,展现出皇家的威严与气派,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参与此次应诏游宴的情景。

 “流云起行盖,晨风引銮音”,流动的云彩仿佛是皇帝出行的车盖,早晨的微风传来皇帝车驾的銮铃之声。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出游时的宏大场景和庄重气氛。

 “原薄信平蔚,台涧备曾深”, 广阔的平原和茂密的草丛确实非常茂盛,亭台和山涧也都深邃而幽静。此联描绘了乐游苑周围的自然景色,展现出景色的优美和环境的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