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陈叔宝(第2页)
文化贡献:
陈叔宝以他为中心形成庞大文学群体,他们切磋文义,唱和诗文,竞骋辞藻,使五言八句体式和七言歌行诗得到发展成熟,文体骈化也为后来唐宋四六和律赋的先导。
其结局如下:
国破被俘:陈叔宝在位期间荒淫挥霍,不理政事,导致陈朝国力衰弱。隋军于祯明三年(公元589年)正月攻破建康,陈叔宝被俘,南陈灭亡。
被俘后待遇:隋文帝杨坚见陈叔宝昏庸无能,只图享乐,便准许他以三品官员身份上朝,又赐给住宅,命其居住长安,后迁往洛阳。
病逝洛阳: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十一月二十日,陈叔宝病逝于洛阳,终年五十二岁,被隋朝追认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殇,葬于洛阳邙山。
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主要表达了以下情感:
对嫔妃的赞美与喜爱:
诗中描绘了宫中美人的倾国倾城之貌和娇娆媚丽之态,如“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展现了他对后宫嫔妃们的欣赏与宠爱之情。
对宫廷生活的沉迷
从其对宫廷奢华环境及美人的细致刻画,可看出陈叔宝沉浸于宫廷的享乐生活,对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和陶醉,也体现出他的荒淫无度和不思进取。
对时光易逝、繁华难久的感慨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一句,流露出对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无奈与惋惜,也在无形中暗示了陈朝的繁荣如同这花期一般短暂,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悲凉的色彩。
《玉树后庭花》整体情感基调哀怨靡丽,被视为亡国之音的代表作品。
《玉树后庭花》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祯明初(587年)的陈朝后宫.当时的历史背景如下:
陈朝内部环境
陈叔宝即位后,荒淫挥霍,不理政事,常与妃嫔、文臣狎客游宴,制作艳词.他大兴土木,建起临春、结绮、望仙三座奢华楼阁,与众多妃嫔、宫女在此寻欢作乐,并以有文学才能的宫女为女学士,与狎客们切磋文义、唱和诗文,形成了创作宫体诗、乐府诗的风气,《玉树后庭花》便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