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第2页)
渑池之会结束后回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作为赵国的将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劳,可是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之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并且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说后,不肯和廉颇会面。蔺相如每次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想和廉颇去争位次先后。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外出,远远望见廉颇,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们一起劝谏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德呀。现在您和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就是普通人对此也会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门客们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以秦王那样的威势,我蔺相如敢在朝堂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虽然无能,难道会唯独害怕廉将军吗?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生存下去。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以国家的急难为先,而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袒露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好朋友。
这一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打败了齐国的一支军队。过了两年,廉颇再次攻打齐国的几邑,攻克了它。又过了三年,廉颇攻打魏国的防陵、安阳,攻克了这两座城。又过了四年,蔺相如领兵攻打齐国,攻到平邑就收兵了。第二年,赵奢在阏与城下大败秦军。
赵奢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杀赵奢。赵奢趁机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家而不奉公守法,那么法令就会削弱,法令削弱了国家就会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以您的尊贵地位,带头奉公守法,那么上下就会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他很贤能,就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百姓富裕,国库充实。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问道:“能不能去救援呢?”廉颇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救援。”赵王又召见乐乘询问,乐乘的回答和廉颇一样。赵王又召见赵奢询问,赵奢回答说:“那条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这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就能获胜。”赵王于是就命令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向军中下令说:“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就处死。”秦军驻扎在武安西边,秦军击鼓呐喊的练兵之声,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动了。军中侦察敌情的候卒有一个人建议紧急援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斩首。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了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营垒。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好好款待后把他遣送回去。间谍把情况报告给秦军将领,秦军将领大喜,说:“距离国都三十里军队就不前进了,还加筑营垒,阏与不会再是赵国的地盘了。”赵奢遣送秦军间谍之后,就下令士兵卸下铠甲,快速向阏与进发,两天一夜就赶到了,接着让善于射箭的士兵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军营筑成后,秦国人听说了,就全军赶来。军士许历请求为军事进谏,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国人原本没料到赵军会来到这里,现在他们赶来,士气很旺盛,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不然的话,必定会失败。”赵奢说:“我接受你的建议。”许历说:“我请求接受死刑。”赵奢说:“等回到邯郸以后再说吧。”许历又请求进谏,说:“先占据北面山头的就能取胜,后到的就会失败。”赵奢答应了,立即派出一万人迅速奔上北面山头。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没能攻上去,赵奢指挥士兵发动攻击,大败秦军。秦军解围逃跑,于是阏与之围被解除,赵军回国。
赵惠文王赐给赵奢封号为马服君,任命许历担任国尉。赵奢从此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同。
过了四年,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秦国和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峙,当时赵奢已经去世,蔺相如也病得很重,赵王派廉颇领兵攻打秦国,秦军多次打败赵军,赵军便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都不理睬。赵王听信了秦国的间谍的话。秦国间谍说:“秦国所忌惮的,只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领罢了。”赵王于是就任命赵括为将领,替代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住调弦的短木再去弹瑟一样啊。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任命他为将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抵挡他。他曾经和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而赵括把它说得很轻易。假使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出征的时候,他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被任命为将领。”赵王问:“为什么呢?”赵括母亲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父亲做将领,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有几十人,所结交的朋友有几百人,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他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旦做了将领,就面向东接受朝拜,军吏们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银财宝,他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而且天天寻找可以买的便宜的田地房屋。大王认为他哪一点像他父亲呢?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您就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亲于是说:“大王一定要派他去,要是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牵连吗?”赵王答应了她。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说以后,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退,又截断了赵军的粮道,把赵军分割成两部分,赵国士兵军心涣散。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难耐,赵括派出精锐的士兵亲自上阵搏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了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的兵力总共四十五万。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依靠楚国、魏国等诸侯来救援,才解除了邯郸之围。赵王也因为赵括的母亲事先有言在先,最终没有诛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