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游说司马昱(第2页)
所以他将战败的罪责推到袁真身上,袁真被迫投降燕国,可燕国陷入与秦作战的泥潭,桓温围困寿春就是知道,寿春重地无论秦燕谁赢了都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他围着寿春就是想以逸待劳一举歼灭来援军队,重新恢复他失去的声望。
如今潞州大战燕国三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秦国围困邺城,燕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之后秦国必然派军队南下救援寿春,而桓温仗着地利之势,以逸待劳便可一举歼灭秦军。
到时候桓温便可以恢复声望,到那时桓温声望,兵马具在,爪牙无数,入居建康,试问朝廷上下谁能挡得主。
如若不能,桓温便会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就会是大晋的曹操。晋国岂不是命不久矣!”
封孚的话振聋发聩,司马昱当然清楚桓温势力强大的后果,如今封孚一说他仿佛看到了明日的桓温站在龙椅旁边插手朝政。
司马昱道:“不,不会,桓温即便势力强大又如何,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不会让桓温如此狂妄。”
封孚道:“明公还想不明白吗?谁手里的棋子多谁说话就有理,谁兵强马壮谁就有理,明白广结名士自然可以,但谁又会嫌手下可用贤才少呢。现在有一个现成的可用贤才,足可辅佐明公,制衡桓温。”
司马昱急声道:“何人?他在哪里?”
封孚一笑:“明公忘了,外臣为何而来?”
司马昱道:“我当然知道求庇护,你是说……可是你们的大司马才十来岁啊!”
“明公真以为我是代表他而来的吗?此次南下求庇护的不只是中山王,还有范阳王慕容德。”
“慕容德?”司马昱猛然想起:“他是不是参与了枋头之战。”
“正是,慕容德昔日率劲骑四千,先桓温温至襄邑东,伏于涧中,与垂前后夹击,歼灭桓温三万余人。”
司马昱道:“果真将才。”
“不仅仅是将才,当初秦国五公之乱,慕容德曾经上书曰:先帝应天顺时,受命革代,方以文德怀远,以一六合……今秦土四分,可谓弱矣。时来运集,天赞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殃。吴、越之鉴,我之师也……命皇甫真引并、冀之众,径趣蒲坂;臣垂 引许、洛之兵,驰解謏围;太傅总京都武旅,为二军后继。飞檄三辅,仁声先路,获城即侯,微功必赏,此则郁概待时之雄,抱志未申之杰,必岳峙灞上,云屯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