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陶姓(第2页)

 常言说一言兴邦,这次在陶舍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可惜后来陶舍在一次战斗中被乱箭射伤,那时候医疗技术很差,又没有八路帮忙偷盘尼西林,不久陶舍就一命呜呼。

 到了汉末,徐州刺史陶谦,有点不太好评价。

 因为这人首先比较清廉,从来不会说贪污受贿。

 另外他也不依附权贵。

 他的上司张磐,本来挺喜欢陶谦的,也经常给一些特殊照顾。但是轴劲上来的陶谦不但不领情,还时不时的公开顶撞,让上司下不来台的下属,恐怕哪个领导都不愿意用吧。

 朝廷派张温讨伐北宫伯玉,陶谦随任参军。这哥们轴脾气上来,处处对张温显得不尊重。也是张温听从谋士的话,不跟陶谦计较,才没出乱子。

 在徐州期间,黄巾起义时流民很多,徐州附近粮食大丰收,流民多跑向了徐州。

 非常信奉佛教的陶谦,不但没有替老佛普度众生,反而抓起来甚至杀了很多老百姓。从这点来看,怎么都算不上好人。

 曹操的老爹搜罗了大批金银财宝,想回老家享清福。陶谦知道后,带着人马将老曹和小曹也就是曹操的弟弟曹德都宰了,财物自然都姓了陶。

 问题是他这么一来,人家曹操不干呀。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曹操并没有打下徐州杀了陶谦,但陶谦却非常担心,算是忧郁而死。

 不为五斗米折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那是真难。因为人生活在凡世中,能做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那是少之又少。

 说这句话的陶渊明,也没能做到免俗。

 家里穷的过不下去时候,就出去做一段时间的官。等发了工资,这位仁兄揣着钱就回家种地去了。

 如此反复好几次。

 想想挺奇怪的,好像这当官就跟他种菊花一样,想种就种,不想要就拔。朝廷那官职难不成就放那等着老陶,他不来就没人干?

 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只做了八十多天便挂印不干了,至于封没封金,我个人估计没有。因为这时候的陶渊明已经接近穷困潦倒,不是没钱花才不会去当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