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第2页)

 明姓的名人更少,除了满族的那位明珠,还真不容易找到更具有代表性的,所以这里也就不费手指头了。不过人家明珠是旗人,姓叶赫那拉。

 小一些的姓氏让人头疼就在这,人口基数少,也没有什么精彩故事,估计大家都不是太期待。而我如果费心费力的,指纹都快磨平了写出来您还不愿意看,就有点太冤了。

 *****

 臧姓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鲁孝公的庶出儿子里,有个叫僖伯的,食邑在臧地。从他的孙子辈开始,才有了臧姓。

 也有说法是鲁惠公儿子公子欣,字臧。

 以上两种说法,都源于姬姓。

 臧姓名人还比较多一些,但是有代表性的并不多。后面肯定和这几个姓氏有一些交集的故事,所以这里对臧姓名人也不做过多解读。

 ******

 计姓别看人不多,其来源还挺复杂。

 有出自姒姓、姬姓、官职、兄弟民族等多个源头。

 ******

 伏姓有一位对中国文化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必须得好好聊聊。

 简单说一下,伏姓除了兄弟民族改姓加入之外,最重要的出处就是源自伏羲。

 话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将大部分他认为有毒有害的书籍付之一炬,对中华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并且,为了彻底肃清所谓的流毒,秦始皇命令全国各地都不准私藏书籍,只要发现一个,那就是灭了一族的重罪!

 高压之下,还是有人为了给子孙后代能留下文化瑰宝,冒着杀头灭族的危险,将书藏了一些。

 伏生在当时就比较出名,主要是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秦朝时候就已经是整个秦国的七十名博士之一。

 伏生将一些比较珍贵的书,藏在了房子的夹壁中。由于伏生名气非常大,算是属于应该被坑杀之列。所以藏好书后的伏生,只能四处颠沛流离。

 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只是当时还有很多诸如土匪,北方匈奴等等需要应付,暂时顾不上文化复兴的事。

 汉惠帝时候,在外流浪多年的伏生,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山东邹平家乡。

 迫不及待的挖开墙壁,所存的书十有八九都损坏了。

 您想啊,现在的山东还经常下雨呢,更何况两千年前的水,远比现在大的多。所以虫蛀鼠咬,再加上阴暗潮湿,竹简能保存下来才算是奇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