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打?打!(第3页)

 略分析了战情,崔琢神情严肃,又开始讲必要性,

 “草原白了又绿,绿了又白,而牧草尚有牛羊啃食,人却没那么容易消失。

 臣这几年一直与这些胡人打交道,深知他们就像野草一样,若不加管制,便会铺天盖地,逐步侵蚀我朝子民的空间。

 因此这一战不可避免,且越早越好,越狠越好,要打到北海那头去,让他们未来五十年,一百年,再不敢入草原一步!”

 文帝无声敲着案桌,低头思索,

 “可如今南边正在交战,北边若再动干戈,未免劳民伤财……”

 “陛下仁慈,只是蒙陛下恩德,这十数年都风调雨顺,如今更是处处仓丰禀实,民心安定。

 虽有如交趾乱贼那样心怀不轨之人,可都是势单力薄,不成气候,南边虽然结束的不会早,可依臣看,影响并不大,北方才是重中之重啊。”

 没有哪个皇帝不想文成武就,名留青史的,文帝肯定是心动的。

 崔琢继续道,

 “何况,刀兵太久不动会生锈的,武将可不能长久安逸,只有血泪风火中,才能历练出真正的利刃。”

 这话也说到点子上了。

 现在武将是真有些青黄不接。

 不是说没有良才,只是不同于在朝堂上唇枪舌战,浮沉中积攒经验的文臣,武将得靠打,打有难度有水平有利益的仗。

 先前什么樊昌雍王之流,不过占个意料之外,彭坤也是因为寿春地方好,一些剿匪除盗的更不用说。

 就像崔琢讨厌内斗一样,文帝也更喜欢对外敌的战事,那才是该打的仗。

 “那个呼邪单于,你了解多少?”

 文帝的口风开始松动。

 交趾湿热多毒虫,情况恶劣,西北的风也是刀子割肉一样,特别是冬天,冻死人也是正常的。

 不过平定几个郡县的叛乱,和打到匈奴老家,封狼居胥比起来,当然是后头的更值得流传。

 因此一旦真要开战,怕是许多人挤破头都要掺和进去。

 崔琢一边思索一边道,

 “略有些了解,但是消息还算可靠,呼邪此人能力平平,好财色享乐……”

 文帝心里点头,阿麟领头倒是正好。

 白羽军本就驻扎在西北,经验丰富,也习惯了环境,人数上也差不多,当主力是绝对够的,再调军,动作也不会太大。

 她年纪轻,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不怕犹犹豫豫,畏缩不前。

 可又功绩过人,上下信服,老将们不会心生不忿,后辈们又被压的服帖,出不了大乱子。

 ……怎么算,也是稳赚不赔的,没有大胜,也绝不会伤筋动骨。

 可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