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关山不一样的月光

第1章 乱世(第3页)

 苏安谢过徐凤鸣,跟着徐文走了。

 巳时一刻,徐凤鸣坐在去城南的马车上,徐宅在城北郊区,要去城南桃林,须得直贯安阳城。

 马车进入城内,徐凤鸣用折扇挑起车帘往外望去。

 窗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街道旁店铺林立,人群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真是好不热闹。

 大晋建国至今已几百年历史,总共有一百一十七个诸侯国,自成王时期王朝开始衰落,各诸侯国俱拥兵自重。

 各国之间尔虞我诈、战火不断,不断分裂合并,原本近百个国家早已经在近三百年的战火中或被吞没,或消失。

 到得现在,除了天子所在的洛阳以外,只留下以卫国为首的六大强国。

 这六大国中,卫、宋、楚、燕、陈五国均是天子册封的诸侯国,唯有启国得位不正。

 启国源自北部边疆,启国第一任国君原是北方边陲的镇关大将赵据。

 赵家自大晋初始便奉第一任天子之命,世代镇守边疆。

 而自王朝没落开始,天子便势微,各诸侯国便渐渐断了对天子的进贡。

 到得后来,竟然连养边陲将士的银两都拔不出了。

 久居边疆的赵家也生了自立为王的心思,名义上仍是镇关大将,却不尊天子令。

 天子虽愤怒,却别无他法。

 如此过了近百年,到了赵启这一代,赵家又收复了北部地区,正式自立为王,并以自己的名字“启”为国名。

 已经没有一兵一卒的天子别无他法,只得下了道王书,以玉璧关为界,玉璧关以北的大片土地具归赵家所有,立为启国,并册封赵启为启国国君。

 因为启国得位不正,始终被其余各国瞧不起,每次一提起启国,各国人,上到国君,下到平民百姓,俱是一脸鄙夷。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蛮夷之族,却在那样贫瘠的土地上,仅用一两百年时间便强大了起来,成为了跟五大强国并首的第六大强国。

 六国之间分庭抗礼,虽还施行旧制,仍以天子为尊,但均阳奉阴违,早已不拜天子,不纳贡,只是都不敢公然称王,不愿意做第一个出头的乱臣贼子。

 六国之间尔虞我诈,战火连绵,打了无数次仗,却谁也奈何不了谁。

 直到十几年前,卫国跟启国那场大战。

 启国名将公孙止用计,大败卫国四十万大军,并抓获了俘虏近二十余万人。

 面对这样一个局面,饶是骁勇善战,一生征战沙场毫无败绩的公孙止也犯了难。

 二十多万人,杀又杀不得,放又不能放,养又养不起,不管放在哪里都是一个祸患。

 公孙止着实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求助国君。

 结果却得到国君一句:“一切悉听将军安排”的话。

 公孙止最后一咬牙,把二十多万俘虏全杀了。

 此事一出,所有国家都震惊了。

 神州大地自古以来,便有降将不杀的规矩,更何况公孙止还一次性杀了二十多万人。

 公孙止这一举动彻底激怒其余五国,原本打得不可开交的五国合纵连横,联军直逼启国边境,于玉璧关下陈兵六十万,竟是要灭了启国。

 那一仗打了足足两年,五国联军攻破玉璧关,直逼启国王都大安。

 这场历时两年的仗,险些让启国亡了国,也拖垮了其余五国。

 各国均元气大伤,陷入了衰弱且微妙的平衡之中长达数十年。

 卫、启两国因为平川之战,公孙止坑杀二十余万战俘结下了血仇。

 公孙止最后也落得个挫骨扬灰、人人唾骂的下场。

 不过公孙止的死不足以平卫国国民的愤怒,他们强逼卫王杀了启国质子以泄国愤。

 正在卫国做质子的赵玦早就在一个不知名的富商的帮助下逃跑了。

 他跑得太快,连老婆孩子都抛弃了。

 卫国人抓不住赵玦,便想抓住赵玦的老婆孩子来泄愤。

 坊间传闻,赵玦跑得时候,那女人才刚有身孕,卫国人便想抓住那女人和她肚子里的孽障,用他们的血来祭奠卫国二十几万的亡魂。

 然而那女人却人间蒸发了一般,一夜之间音讯全无。

 天子虽名存实亡,然而各诸侯们打得再厉害,再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却仍然不敢公然挑衅天子。

 作为除了洛阳以外,唯一一个隶属于天子直辖的城市的安阳,显然没受到战争的波及,仍旧是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又加上有声名远播,几百年来屹立不倒的京麓学院,安阳不但没有像洛阳一般腐朽衰落,反而比几百年前更繁华了。

 只因这京麓学院经过几百年的扩建翻修,以及源源不断的人才出仕,到得如今,已经占去了小半个安阳城的地理位置,早已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成了神州数一数二的学宫。

 是以安阳不但没有没落,反而成为了天下数一数二的繁华都市。

 “少爷,到了。”徐文的声音在马车外响起,打断了徐凤鸣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