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凉薄(第3页)
姜黎:“……”
赵宁:“……”
徐凤鸣:“其实,并不需要他们真的打,只需要做做样子就行,只要启国一转攻卫国,那么卫国军队就必定会撤军回援。”
“这倒是个办法,”郑琰听着徐凤鸣这话笑了:“只是徐公子用什么去说服启国呢?”
“启国地广贫瘠、物资匮乏、气候恶劣,一年有五个月冬天。他们不像中原各国,他们什么都需要,”徐凤鸣答道:“只要能给够相应的报酬,相信他们不会不答应这稳赚不赔的买卖。”
黎朔:“那若是他们不答应呢?”
徐凤鸣:“不答应,那就只有刺杀启国大将了。”
所有人:“……”
“我听说这次领兵的是王子瑾?”徐凤鸣:“杀了他,必定会引起启国的怒火,最后再将罪名嫁祸到卫国头上,那么最后,这场仗一样会打起来。结果是一样的。”
郑琰意味深长地看了眼面无表情的赵宁,心里同情了赵宁两秒钟,表情十分耐人寻味:“那徐公子要派谁去刺杀赵瑾呢?”
这时苏仪说话了:“据我所知,郑先生是闻名天下的四大刺客之一,手上所持,更是赤霄宝剑,我想这个任务,交给郑先生是再合适不过了。”
郑琰:“……”
郑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笑容瞬间僵住了。
姜黎和赵宁听得很认真:“接下来呢?”
徐凤鸣:“接下来……”
一旦启国和卫国撤军,就只剩下楚、燕、宋三国了。
这时候,利用反间计,去送信给其中一个国家,表示陈国愿意无条件投降,假意将投降文书送过去,然后再放出消息给其余两国,这样他们自己就会打起来,压根不用动手了。
“等这些国家撤兵之后,”徐凤鸣道:“说服陈国国君,交还印绶,将陈国没入天子势力范围之内。
这样不但可以扩充天子的势力范围,还可以让陈国避免遭到战乱威胁,起码十年内都不会再打仗。
现在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这样一来,其实陈国跟灭国没什么区别,陈国国君是否愿意将国家和王位让出去。”
徐凤鸣说完,有点口渴,想倒杯茶喝,心念一动,赵宁就将茶递了过来。
徐凤鸣怔了怔,道了声谢将那茶接过喝了。
他喝了茶,才发现众人都直勾勾看着自己。
徐凤鸣:“……”
徐凤鸣:“其实,这也只是我跟苏兄讨论出来的一个大概的轮廓,其中还有很多漏洞和不足之处,所以……”
“不,凤鸣。”姜黎说:“这办法听起来荒唐,却并不是不可行的,只要计划好了,确实值得一试,或许可解陈国的灭国危机。”
“这办法确实可以一试。”黎朔抄着手点评道:“就是有点……”
就是有点歹毒了。
郑琰不怀好意地一瞥赵宁,心里有点幸灾乐祸,他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嘴角压都压不住。
苏仪:“接下来要想办法搭上上将军子胜的线,然后说服他,再由他去说服太后和陈王。当务之急,是先保住陈国,至于说服陈王交出印绶和受封文书这事可以待解决这次危机之后再提。”
“三天后便是十五。”姜黎说:“陈国太后每初一十五都要出宫去祖庙祭祀祈福,或许是个机会。不过,我建议直接去找子胜。”
子胜跟已故陈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个人虽不是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关系却很好,从小更是一起长大的。
老陈王在世时,更是对这个庶出的弟弟格外的好。
后来老陈王继位,子胜便入了军营。
子胜有勇有谋,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年纪轻轻便军功赫赫。
二十几岁便被封为了上将军。
这子胜当了上将军后,便跟哥哥一起,一个坐镇朝堂,一个镇守边疆,兄弟俩将陈国治理的很好。
可惜老陈王在一次狩猎中受了伤,诱发了陈年旧疾撒手人寰了,那一年,老陈王刚到天命之年。
老陈王死后,在子胜的扶持下,芈太后抱着刚一岁的幼子陈简继任王位。
当时因为陈简太小,太后又是一介女流,大多数人都以此为借口,劝公子胜继位。
都被公子胜拒绝了。
他是个纯臣,兄长在世时便一心效忠兄长,后来兄长去世,他又一心效忠嫂子和侄儿。
虽然整个陈国的军队都掌握在他手里,可这么多年来,他却牢记兄长临死前的嘱托,从来没有过二心。
他扶持着这娘俩,替他们挡去腥风血雨,这一挡,就是近十个春秋。
“可是,要怎么才能见到他呢?”苏仪问:“直接去上将军府报我们的名字?”
“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姜黎说:“我想,我们打着京麓学院的旗号去,相信他不会不见我们的。”
苏仪:“……”
这么一说,好像确实可行啊。
几人计议一番,便各自散了。
连日来的赶路让徐凤鸣身心俱疲,他回房洗漱一番后倒床便睡了。
赵宁在隔壁房里辗转反侧、坐立难安。
他好几次直接走到了徐凤鸣房门外,可最后都在伸手敲门的那一刻顿住了。
夜半时分,明月千里。
王宫里却灯火通明,只有九岁的陈王端正地坐在案几后,认真地批阅那些已经经过筛选呈上来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