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关山不一样的月光

第40章 异想天开

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有私心、杂念、胆怯以及侥幸。

 这大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劣根性,有些事、有些人,明明自己心里清楚是个什么结果,但还是会不由控制地怀揣着侥幸心理。

 心想万一呢?万一自己就是那个意外呢?

 如果发现心存侥幸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时,他又会退而求其次地安慰自己,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曾经拥有过就够了,那也不算白来这世上走一遭。

 就比如,他明知道他跟赵宁这段感情不会长久,但他还是情不自禁深陷其中。

 大概人都是这样顾前不顾后的,尤其是少年的心动,向来是不顾后果的。

 毕竟每个人在沉迷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有操控自己人生的本事,总觉得自己能来去自如,对一切的人或者事物都能坦然面对,才敢这么去做的吧。

 至少,这时候的徐凤鸣觉得自己能坦然面对那一天的到来。

 徐凤鸣说完,眼睫一眨,又恢复成了那岁月静好的模样,看向郑琰:“先生,该你了。”

 郑琰忽然收起了玩味的笑容,正色道:“公子,对不起,我不能说。”

 徐凤鸣并不意外,大概早就猜到了这个结果,他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第二日天一亮,几人又上路了。

 雪停了,积雪又厚了些,路更难走了,所幸离安阳只有五百里路,若是不出意外的话,三五天应当能赶到安阳。

 徐文昨夜吃了药,又蒙头睡了一晚上,精神好多了,不过徐凤鸣见他并未大好,便让他跟自己坐车里,于是便只剩下郑琰一个人赶车了。

 五日后,总算到了安阳城。

 马车一停,徐凤鸣一掀车帘,便瞧见了等在府门外的赵宁。

 赵宁的伤好的差不多了,但他实在伤得太重,面上还带着点大病初愈的苍白。

 徐凤鸣一见他还有些惊奇,他怎么知道自己今天到?

 然而转念一想,猜测大概是郑琰提前给他传过消息。

 徐文从车里探出个脑袋来,瞧见赵宁,也是一惊:“赵公子怎么知道我们今天到家?”

 赵宁没说话,其实郑琰没给他传过消息,他不知道他们今天到家,只不过赵宁算到徐凤鸣大概会在这几日回来,便日日在外面等着罢了。

 说话间,徐府大门轰然打开,由商陆带头,接二连三跑出来好几个小孩,叽叽喳喳地围着徐凤鸣吵个不停。

 徐凤鸣瞧赵宁脸色有些不好,人似乎也瘦了点,然而现在人太多,他也只得按下心中的疑虑,先回家去。

 夜里,赵宁潜进徐凤鸣卧房,徐凤鸣这才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赵宁倒是一脸的云淡风轻:“受了点小伤。”

 徐凤鸣:“刺客又来了?”

 赵宁:“嗯。”

 他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再也不给徐凤鸣说话的机会,一翻身便将徐凤鸣压在了身下。

 徐凤鸣回来不久,姜黎跟苏仪也先后回来了。

 他二人回来不久,学院便开课了。

 这年京麓学院又扩建了,招了不少学生进来。

 一众同窗们不知是已经接受了现实,还是明白自己就算反抗也无济于事,总算是不再闹腾了,只不过一个个都游历去了。

 时间似乎忽然变得慢了起来,这一年没有灾情,各国之间都相安无事,没有发生战争,只有卫国跟燕国交界处的两个村庄,因为夏季给粮食浇水时产生了场小规模的械斗。

 另一件比较引人注目的便是今年夏天,启国国君赵胜薨了,太子赵玦继任国君。

 学生们就赵玦继任国君这件事讨论了几天,先是将赵瑾拉出来跟赵玦比较了一番。

 比着比着便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赵玦能力不行、德不配位赵胜老糊涂了,应该让赵瑾继任国君才对。

 另一派认为赵玦堪当重任,赵瑾只会逞匹夫之勇,赵胜这是深谋远虑。

 两派各执己见,谁也不服谁,吵了约摸半个月才消停下来。

 苏仪见他们吵得挺厉害,也挺有兴趣,特意揪着徐凤鸣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哎,话说,你们觉得赵玦跟赵瑾,谁比较适合当国君?”

 对此,姜黎的回答是:“赵玦当年在卫国当质子时,发生了平川之战,而当年被誉为战神的公孙止平川杀降,不但将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还彻底惹怒了卫国,让卫国跟启国成了死敌。

 赵玦身为卫国人最痛恨的启国质子,不但在那样的情况下保住了性命,还凭一己之力逃出了卫国,其心思城府可见一斑。

 至于那赵瑾,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骁勇善战、有勇有谋,更是被启人奉为新一代的战神,其调兵遣将的能力更是万中挑一。

 但他年轻气盛,又自小在军营里长大,容易意气用事。

 而朝堂上讲究的是制衡之术,一个好的君王,往往只需要学会控制人心,掌握好制衡之术并加以利用,让朝堂上的每个官员互相制衡。

 既不让任何一方太过得势,以至于他将来威胁君王的地位,又不能将他打压得太过,让他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如此,既能做一个贤明的君王,又能一劳永逸地稳坐权力的顶端,啥也不干。

 不过这制衡之术,最忌讳的便是意气用事,因此赵瑾此人,只可为将,不可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