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关山不一样的月光

第120章 审视(第3页)

 郑琰:“可放又不能放,杀又不能杀,不关着还能干嘛?”

 徐凤鸣:“我若是有办法,今日朝会上还需要吵吗?”

 “说的也是。”郑琰说。

 “那赵兄什么意思?”姜冕醒了,走了过来。

 郑琰当即起身,狗一般窜到姜冕身边,围着姜冕直转悠。

 “这是今日朝会突然提出来的,”徐凤鸣说:“时间太过仓促,根本没来得及做反应。”

 郑琰:“谁这么不长眼?公然在朝会上哪壶不开提哪壶。”

 徐凤鸣:“赵瑾。”

 郑琰:“……”

 姜冕有些惊讶:“他回大安了?”

 徐凤鸣点头:“颜臣安和周景去大溪将他替换下来后,他就回来了,你们这几日不在城里,所以不知道。”

 姜冕:“……”

 郑琰:“……”

 姜冕和郑琰耳朵尖都有点红,他当即明白了赵瑾什么意思:“看来,那流言终究是被他听进了耳朵里。”

 “这也正常,”徐凤鸣说:“不管是谁,都会放在心里的。”

 郑琰看看徐凤鸣,又将目光移到了姜冕身上:“什么意思?他也怀疑咱家君上的身份?这才想把那群老不死的放出来?他想做什么?难道想效仿赵晖造反?”

 徐凤鸣跟姜冕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心照不宣,彼此心下了然。

 赵瑾这个时候不去镇守玉璧关,专门回来要求赵宁将关在廷尉狱的士族放出来,其中的用意不可谓不深。

 然而赵瑾此人实在难以捉摸,谁也猜不准他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毕竟他当初是众王子中,跟赵玦平分秋色的人物,也是最有资格当太子的人。

 这么多年赵瑾虽然没有任何觊觎王位的举动,可那是建立在王位确实是在赵家人手里的情况下。

 现在有关于赵宁是闵先生跟卓文姬的苟合下的产物的谣言满天飞,谁也保不齐赵瑾会不会借此由头发难。

 “不应该啊,”郑琰有些不明白:“他如果真的有这个想法,那大安被围城的时候他还守玉璧关干嘛?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他当时大可以直接反水嘛。”

 “赵瑾不是傻的,”姜冕坐在案几后,面露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子:“内战和外战他是分得清的。

 他清楚当时的情况,燕平和那老卫王,包括楚国和宋国不会那么好心,真的帮赵晖篡位。

 他很清楚如果自己反水,那么等待启国的就只有亡国,所以他不会。

 毕竟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赵兄虽然身份存疑,但起码是名义上的国君。只要赵兄不倒,大安城不破,那启国就会安然无恙。”

 郑琰:“那他现在是什么意思?这是打算秋后算账?”

 “……郑琰,你不会用成语就不要用, ”徐凤鸣简直精力交瘁:“什么叫秋后算账?传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赵宁真是闵先生跟太后的私生子。”

 姜冕:“……凤鸣兄,你这话……也太直白了。”

 郑琰也嘴角抽搐:“我也奇怪,那太后怎么不出来澄清呢?不是只要她一句话就好了吗?她是咱家君上的生母,难道她说的都不管用?”

 徐凤鸣:“还真不管用。她越解释,反而越是容易越描越黑,给人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现在这时候只能不说话,静等着谣言过去。”

 姜冕沉默片刻:“那赵兄呢?”

 “唉——”徐凤鸣叹了口气:“他是当事人,他不能自证。”

 姜冕:“那赵瑾现在是在王宫了?”

 徐凤鸣神色有些疲倦地一颔首,随后便不说话了。

 王宫,书房。

 赵瑾坐在案几后,面前搁着内侍上的茶水,与赵宁静静对峙着。

 “不管怎么样,”良久,赵瑾开口了:“这些人祖上是有功的,这么关着实在不是办法。”

 “我知道,”赵宁说:“但此事事关塞北那案子,大安之危刚解,塞北各族又立了大功,现在将他们放出来恐怕塞北各族的民心会散。”

 赵瑾还想再说些什么,赵宁却忽然开口打断了赵瑾的话:“给孤点时间,哪怕要放出来,也要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赵瑾见状只得作罢,赵宁随便找了个借口,打发了赵瑾走。

 赵瑾离开后,赵宁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殿里,正对着殿门出神,久久没动。

 赵宁完全没料到,赵瑾会突然回来,还一回来就要求赵宁将那帮人放出来。

 他明白赵瑾心里在想什么,他甚至能从赵瑾脸上看到他那种打量、观察、不信任的神情。

 赵瑾的眼神带着平静的审视,那样子,仿佛要将赵宁整个剥干净,拆开他的血肉,然后看清楚他究竟是不是赵家后人,究竟是不是赵玦的血脉。

 赵宁每次一对上他的眼神,都觉得自己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他面前。

 他在怀疑,他在怀疑他赵宁,究竟是不是赵玦的儿子。

 这种眼神赵宁从小看到大,他都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只知道自己一有记忆时,看到的几乎都是这样意味深长的眼神和耐人寻味的表情。

 赵宁忽然有一种久违的,自己被脱光了衣服给人观察打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