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情况未明不退兵
经过两日一夜几乎未曾停歇的奔波,付燚的信使终于是将情报给送到了襄樊前线关将军的面前。
兹事体大,关将军也没有擅专,当即也是唤来了营中的将领们,讨论是否撤军回防的问题。
其实,以关将军在军中的威信,早已经是说一不二的存在,之所以没有“擅专”,显然不是因为所谓的“兹事体大”,也更不是因为其不能擅专。
说白了,是关将军对于这江陵有失的消息是真的有些不敢确信。
傅士仁,那是什么人?那是跟随着自家大哥一路从北方打到中原,又从中原逃到荆州的老伙计啊。
这一路的颠沛流离都不离不弃,怎么会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选择投降?
还是投降的最没前途的东吴?你好歹也找曹魏去投降啊!
至于糜芳,那就更不用说了,大汉能有今日,糜家可谓是厥功至伟,其兄长为安汉将军,班次更在自己这个前将军之前。
如此之人,又有何理由弃汉之高爵而奔走于东吴鼠辈之间?
可看着帐内明显奔波疲惫甚至还略略带着些急迫与惶恐的信使,又实在不似作伪。更何况,身旁的王甫已经确认,此人正是其派往付燚身边的亲兵。
这着实是有些难到关羽了:一面是不可能背叛的糜芳、傅士仁;一面又是王甫亲自派出的亲兵报信。
该信谁,不信谁,着实是道难题。
无奈之下,关羽也只能召集起众将,一起商议。
而在听到了信使复述着糜芳、傅士仁叛变,江陵只余北城之事后,众将也是瞬间惊诧不已。
几乎与关羽同样的疑惑也是瞬间在众将心中升腾,而中军帐内也随即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
当然,这并不能怪汉军的将领们,连关羽都没有把握的事情,他们又岂敢妄下结论。
要知道,一旦判断错了,即便是最好的情况,也将失去进攻襄樊的大好局势,一不小心,甚至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这个责任,谁人敢当,谁又能当呢!
只有一旁的王甫,见此情形也是急在了心头:天知道付燚还能坚持多久。
在王甫的眼中,付燚可是只有区区两千多兵马的啊!想要以两千多兵马守住那偌大的江陵城,天知道有多难。
甚至,就连王甫自己都不知道要怎么守。
想及此处,王甫也再顾不得其他,当即便是出班抱拳急急而道:“将军,情况危急,还请将军速速班师救援江陵。”
不待关将军表态呢,一旁的众将却全都不约而同地皱起了眉头。
当即便是有将军反驳道:“王将军,我军撤退倒是简单,可再想要有如今这般的机会,可就不易了啊!”
而随着第一个反驳的声音发出,众将也是纷纷跟进了起来。
“然也。我军好不容易将曹魏大军逼入襄阳、樊城两座孤城之中,一旦退去,自鄀县以北恐怕皆要复为魏国属地,我军近半年之功绩将毁于一旦也!”
“是极!我军现已经完成诱敌,只待魏军出击,即可四面而围之。此时撤退,岂不是令徐晃所部白白占了便宜去?”
“不仅如此,此时若撤,魏军趁势打通襄樊,进而集结襄阳、樊城所部大举来,我军反而将彻底陷入被动之中。”
“至多再有一两月,我军即可拿下襄阳、樊城,彻底打通北上之路,此时撤退,实在不妥。”
“是啊!至少也该拿下襄阳城!让大军在北境有稳固之基地啊!”
“撤退,这是万万不可的啊......”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将领是站在了王甫的一头。
“我军出兵日久,即便江陵无恙,也可回师暂做休整一番了。”
“曹魏大军屡屡增兵,我军与其僵持在此,不若先退,令其放松
再反戈一击。”
......
只可惜,这些声音在拿下襄樊、威逼许都的诱惑下,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很快,这些微弱的声音也被一种反对的声音给压了下去。
说一千道一万,在场的汉军将领们还是不愿放弃如今襄樊战场的优势,也不愿相信糜芳会叛国,更不愿相信江陵城已经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