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情况未明不退兵(第2页)
看着七嘴八舌的众将,王甫的心情也是更急了。
“诸位!”一声怒吼将众将的一轮生生打断,环视着众将,王甫也是高声而道:“诸位,岂不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江陵城内,可是有着我军近乎全部的家眷啊!”
话音落,倒是让一众想要立功的汉将们稍稍冷静了下来。
傻子也知道,一旦家眷落入了敌军之手,对于自家的军队会意味着什么。
而相对于襄樊的战功,家眷的安全显然要更为重要。
于是,问题还是回到了最初的原点——江陵城到底是安是危,糜芳到底有没有叛汉?
深知趁热打铁重要性的王甫,见众将终于稍稍冷静,也是赶紧继续说道:“不敢隐瞒诸位,回营报信之人,不是他人,正是吾特意安排给付燚之亲兵,绝对可以信任。”
言罢,王甫也是转过了身,对着关将军恭敬行礼道:“还请将军,速速发兵回援。付燚以区区两千卒,想要守住江陵城,其难度可想而知。襄樊今年未下,明年我军再来便是,可若是江陵有失,我荆州军团归家无路矣!”
说着,王甫也是对着关将军深深一拜。
应该说,王甫的话语着实已经是颇为的恳切了。而关将军见状心中的天平也是渐渐地偏向了王甫。
可问题的关键是,王甫的手中除了一名亲兵的口信之外,再无物证。他当然可以绝对地信任自己的亲兵,可在众将看来,却是另一番模样。
很简单的道理,王甫的亲兵与大汉的皇亲国戚、南郡太守相比,哪个更容易被收买?哪个更可能叛变?
看在王甫的面子上,众将倒也不好直接质疑其亲兵,但该说的话,却还是必须说。
当即,也便有汉将反驳道:“王将军,江陵有失固然关系重大。可江陵城真的就危在旦夕吗?”
“你这是什么意思!”王甫当然听懂了汉将的言外之意,顿时便是皱眉道:“你是在怀疑某家亲兵谎报军情焉?”
这已经是很严厉的指控了。
那汉将当然不敢接茬,当即也是抱拳答道:“末将不敢!”
闻言,王甫当即便要继续乘胜追击,只可惜却被另外的将领接过了话头:“可是,王将军,您也当知,江陵城之守卫乃是糜芳糜将军啊!若吴军当真倾力而来,糜芳将军岂有不发一兵一卒而降于东吴之理哉!即便不敌,也该派兵前来报信才对,却不该由付燚这小小裨将遣人报信吧!”
好吧,你说你的亲兵不可能谎报军情。行,我相信你的亲兵,那你来解释解释咱王上的亲兵——糜芳糜将军为啥要叛变。
这番话语,堪称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典范,倒是说得王甫一时间有些招架不住。
说什么?怎么说?
难道告诉所有人,南郡烧毁军械的那场大火就是糜芳为了躲避责任给放的?难道告诉所有人,他们之所以在前线缺粮少械,全都是因为糜芳在后方大贪特贪?还是告诉所有人,糜芳早已经跟东吴拉拉扯扯不清不楚,但关将军却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事,或许在军中也早不是什么秘密。
但有些事情不上台面,没有二两重,一旦上了台面,千斤都打不住。
糜家若只是糜芳一人,王甫当然可以坦然地将这些问题暴露出来,可问题是,糜家还有一个安汉将军糜竺啊!
这些事情一旦暴露,安汉将军又当如何自处?
甚至,关将军乃至王上的脸面又要往哪里搁?
更重要的,一旦让将士们知道关将军对糜芳的包庇,进而导致了江陵城的危急,军心会如何动荡,不言可知,甚至整个荆州军团就此营啸散班也不是不可能的,就更别说什么回援江陵了。
这样的后果,显然不是王甫所能轻易承担得了的。
只是一想到若是不能尽快回返江陵,整个荆州军团势必要土崩瓦解,说出来反而还有一线生机,王甫显然也是顾不得这么多了!
当即,王甫心下一横,就要将糜芳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一一给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