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吴军轻敌解危机

 凡有所得,必有所失。 

 就像是买一台手机,在你本钱不够的时候,是注定没有办法面面俱到的。 

 想要轻薄质感,你就得付出续航不够的代价;想要续航和轻薄质感,性能方面你就必须做出妥协;这三者就像是不可能三角一般充斥着你的购机之旅。 

 尤其是在你口袋里的金钱并不能足够到位的情况下。 

 同样的,在这场攻防战中,付燚和他的汉军显然就是那个窘迫的消费者。 

 虽然凭借着更加敏锐的战场嗅觉与快速的机动能力,汉军弓兵队伍成功地躲过了来自吴军的一次集中箭雨洗地。 

 但与此同时,分散的汉军弓兵也就此失去了与吴军箭塔对射的机会。吴军可不会给汉军弓兵重新集结的机会,而即便是要重新集结,也势必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于是,汉军几乎将整个城头的“制空权”毫无代价地让渡给了吴军。 

 换言之,汉军城头的步卒将士们,几乎全都暴露在了吴军箭矢的锋芒之下。 

 这也是笑容渐渐袭上了吴军弓兵将士脸庞的原因。 

 当即,吴军箭塔上的弓兵也是在各自指挥官的调动下,转而压制起城头的汉军步卒来。 

 好在,早在付燚下令弓兵分散的同时,便已经通知了步卒要小心防备吴军的箭雨。 

 身经百战的汉军士卒自然是知道这箭塔压制下的威力,当即不敢怠慢,一面面盾牌纷纷握在了手中的同时,原本就佝偻着的身姿也是压得更低了。 

 但很可惜,那近乎覆盖全局的箭雨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躲避的?更何况,汉军士卒还要不住地提防着眼前云梯上的吴军,更要不住地往城下扔着滚木礌石和金汁。 

 因此,随着吴军箭雨的再度抛洒,汉军阵线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伤亡。 

 当然,城头的汉军开始了伤亡,城下甚至是箭塔中的吴军同样在不断的减员。 

 这才是真正的战争,你来我往,你死我活。 

 流血、牺牲从来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双方拼的无非就是谁能坚持到最后而已。 

 而身为主将,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想办法加剧敌人的伤亡,减少己方的伤亡。 

 显然到现在为止,付燚做的一直都还不错。 

 不仅用计策已经拖延了吴军整整一天半的时间,更在这针尖对麦芒的攻防战中占据着一定的主动。 

 相较于城头下吴军的伤亡,汉军的伤亡甚至连其四分之一都不到。 

 这里固然有守城方地利优势的原因,当然也跟付燚的果断分兵和合理的指挥分不开。 

 只是,仅仅如此,显然还是不够的。 

 无他,城外的吴军几乎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别说是四倍的伤亡,就算是五倍、六倍的伤亡,吴军也承受得起。 

 而且,一旦汉军的兵力下降到一定的数量,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伤亡更会成倍的增加。好在是守城战,无处可逃,付燚倒也不担心伤亡过大后,军队会溃散的问题。 

 但即便如此,这样继续下去,先倒下的一定是汉军。 

 时间虽然是站在汉军这边,只要汉军能坚持足够长的时间,胜利就一定属于汉军。 

 可继续这样让吴军的箭塔压制下去,区区数千汉军恐怕连一两日的时间都很难坚持下去。 

 看着眼前嚣张至极,几乎贴到了城墙边的吴军箭塔,付燚知道,必须动用自己最后的底牌了。 

 其实也算不上是底牌,或者说,这张牌吴军应该是知道才对,只可惜,似乎因为这两日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吴军竟然是有些忘记了。 

 那就得让他们好好涨涨记性! 

 “传令,床弩出阵,袭杀吴军箭塔。”坐镇殿阁纵观全局的付燚随即下令道。 

 是的,床弩。 

 动则需要数十人协力
 

操作,激发可射千步,人挡杀人,马挡裂马的床弩。 

 作为守城的利器,关将军当然也在江陵城布置下了床弩。 

 甚至,因为北城的防御体系较之南城更加薄弱,北城之上的床弩还要更加地多一些。 

 只可惜,糜芳这位败家子却是将这国之利器给倒卖了不少,甚至不少床弩还有着年久失修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