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论功行赏升杂号(第2页)

 甚至付燚自己都颇感意外。 

 无他,破虏将军虽然只是一个杂号将军,却也是实打实可以独挡一面的将军了。 

 原以为,自己能晋升偏将军就已经很满意了,却不想关将军也是直接让付燚跳过了偏将军,直接担任了杂号将军。 

 当然了,实际上在蜀汉,包括在魏、吴之中,很多时候,偏将军和杂号将军所行使的权利实际上相差并不大。 

 杂号将军,听起来似乎更加响亮一些,但若是以职务含权量去分析,两个将军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毕竟偏将军也是可以独领一军的。 

 但实际上,若是真到了关键时候,杂号将军不仅仅可以独领一军,更可以独挡一面。 

 而这也为之后的布局做好了一定的铺垫。 

 同时,这杂号将军的“破虏”之名,显然也是关将军和王甫两人特意地商议过精心挑选的。 

 一来,“破虏”,意为击破敌虏,既表明了付燚得此封号的原因,又小小地蔑视了一把吴军; 

 更重要的是,“破虏将军”,可不只是付燚的专属,事实上东吴的孙坚和孙权都曾经担任过“破虏将军”,当然,孙坚的破虏将军,那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地拼杀出来的,至于孙权嘛...... 

 而显然,付燚的这个“破虏将军”,也是凭着自己的实力取得的。 

 因此,破虏将军付燚实际上就约等于破虏将军孙坚,嗯,好吧,付燚要做孙权的爸爸了。 

 这也算是小小地恶心了吴军和孙权一把了。 

 至于这大上造的爵位,则更是意外之喜。 

 要知道,汉袭秦制,爵分二十等级,而这“大上造”的爵位,正是其中的第十六级,妥妥的第一梯队。再往上,便是驷车庶长、大庶长以及侯爵了。 

 要知道,蜀汉一直对于爵位的授予,那是相当严谨的。 

 不说其他的,光说侯爵,整个蜀汉四十余年的历史中,也就分封了四十余位,这与曹魏动辄上百人得爵,几乎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了,这也跟蜀汉地小民寡,又要集中物资进行北伐,供养不起那么多的爵位有关。 

 而“大上造”的爵位,已经算是关将军所能为付燚争取到的极限。 

 没办法,付燚的功劳虽大,可以说是拯救了整个荆州兵团也不为过,可惜这对于荆州军而言,并算不得一场胜利,因此,侯爵是不用想了。 

 “驷车庶长”与“大庶长”又有着特殊的意义(往往与丞相或大将军的职务相挂钩),因此,“大上造”已经是付燚,或者说是关将军的极限了。 

 即便是“大上造”的爵位,关将军也就只有建议权,因此军令中所言也是“请封”。 

 当然了,这些也并不重要。 

 最最实际的,还是最后的一句“独领一军”。 

 俗话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这乱世之中,什么侯爵王爵都是假的,即便是皇帝都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被替换、被暗杀,就更别说下面的爵位了。 

 只有权利,或者说兵马,才是最直接有效的保障。而且,手里有了兵马,还怕没有功劳、没有爵位吗! 

 有了这“独领一军”的任命,付燚手中的兵马也是瞬间从区区千余人,暴涨到了五千人。 

 可不要小看这五千人,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杂号将军都能领一支兵马,更多的只是在战时临时被指派而已。更别说,此时关将军手中,
 

总共的兵力才四万人。 

 这五千人,就是关将军手中八分之一的兵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以守城之骨干为基础的扩编,更是关将军对其信任的体现。 

 一支共同经历过生死,知根知底,能够如臂使指的部队,和一支东拼西凑起来的部队,那是不能够同日而语的。 

 不用问,通过这一番的论功行赏,付燚俨然已经成为了荆州军团之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不由得,在场众将也是向付燚投去了羡慕的眼神。 

 只是,关将军对付燚的“宠幸”却还不止于此。 

 “你部即行扩编,本将手中却是没有那么多的将领予以充实。守城战中,若有可用之材,可先行拔擢。”眼见着付燚已经站起了身,关将军又是嘱咐道:“尽快将架构搭起来,旬日之内,我要看到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