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论功行赏升杂号(第3页)

 没有将领充实当然是假的,旁的没有,想要被拔擢的副职那还少吗! 

 不说其他的,哪个裨将军甚至是偏将军不愿去付燚这颗冉冉升起的明星手下当个副将? 

 付燚的手下,那可是极佳的攒功劳的去处啊! 

 甚至不少的人在命令宣读的同时,就已经在思考如何给付燚手底下塞点自己人了。 

 很明显,此时的付燚已经是一块香饽饽,要命的是,付燚除了自身能力出众之外,几乎就没有任何的优(kao)点(shan)了。 

 于是,看透这一点的关将军也是直接甩出一番话,却是把所有人的路给堵死了。 

 这几乎就是在告诉所有人:付燚的靠山就是自己,都别给我打主意。 

 “不仅是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的做法,也说明了一点:关将军是真的将付燚当成了心腹之人。 

 明白这一点的付燚顿时也是有些激动地答道:“是,多谢将军,必不负将军所望!” 

 当然了,关将军的支持也不是完全的无条件的。 

 “旬日之内,就要看到战斗力。”便是获得关将军无条件支持的要求。 

 应该说,这个要求并不算简单。 

 毕竟守城的部队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其中更是夹杂着诸多曾经的曹军,再调入上前的汉军,如何令其融为一体,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对此,付燚却是并不担心。 

 无他,在得知自己能获命重组一军之后,电光火石之间,付燚便已经想到了其中差额的来援。 

 首先是在战斗中受伤的老兵,在一番治疗之下,至少有数百人能够归建,付燚当然不会让这群经历过战火考验,又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老兵们落入旁人之手; 

 其次,在南城的魏军俘虏兵,也将成为付燚的兵力来源,毕竟自己手下大多数都是魏军的降兵,老乡带老乡之下,给自己带来个数百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最后,则是曾经糜芳的麾下。 

 虽说他们大多在吴军到来之际,都躲藏了起来,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这样的做法只能算是无可厚非。 

 逃出南城报信的也就算了,剩下在城内躲藏着的,显然不能得到昔日同袍的好脸色看。 

 尤其是在北城守卒誓死以抗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南城兵马的懦弱了。 

 但付燚对此显然有不同的看法,虽然这其中势必有不少是死抱着骑墙的想法去的,但也有不少将士是迫于无奈。 

 在当时的情况下,吴军大举而进,南城又缺乏一个核心的领导者,即便是将士们想要反抗,也根本无法成事。 

 躲藏起来,或许已经是当时的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不过,如此一来,被昔日同袍所抨击,却也实属正常。 

 而这对于付燚来说,却是件好事,不受待见的南城将士们,自然也将成为付燚兵力补充的最大来源。 
 

 近三千人马,付燚从中挑个一千多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这三批人马,管理起来显然并不困难。 

 第一批的伤愈归队的老卒自不必多说,本就是付燚所部的一员; 

 第二批的俘虏兵,有老乡的羁绊,付燚又作为将他们从俘虏营中拯救出来的救世主,管理起来,问题也不是很大。 

 至于第三批的南城军,能把他们捞出来,并让他们加入一个光荣的集体,这群士卒们势必感激涕零,还怕他们不好管? 

 当然,想要从这三批人里选人,离不开关将军的支持。 

 好在,付燚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支持了。 

 而有了这三批兵马的加入,再加上关将军给予的全权的人事任免权,付燚的心中自然也是有着十成的把握,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一支真正打不垮、拖不烂的精兵队伍。 

 这也是付燚敢于说出“必不负所望”的底气所在。 

 只是,付燚也没有想到,他好不容易才组建起来的部队,在第一次的作战中,就要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 

 关将军也不知道,正是因为他的支持,却是让付燚再度创造奇迹,更让他和他的荆州军团再度死里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