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临行前,阴汉军

 曹魏虽有二十三四万兵马,看起来比之蜀汉和东吴加起来还要多,可其掌控之地域实在过大,二十几万大军实际上已经是其历史的低谷。 

 当然,这也跟曹魏连续在几次大型战役中失利有关。 

 好在,兵力上的短缺,曹魏凭借着广袤的地域和深厚的人口基数进行弥补,倒也不成问题。 

 真正要命的问题是:随着那个能够将曹魏各路兵马捏合在一起的那个人的倒下,此刻曹魏的军队实际上已经有些呈现出一摊散沙的模样,甚至在向着分崩离析的方向发展: 

 长安驻军五万,负责对蜀汉战事,其基本已被越骑将军曹彰所掌握; 

 荆州军六万五千,在征南将军曹仁的手中; 

 扬、豫两州军力共计四万余,分由征东将军张辽和徐晃两人掌握; 

 幽州军两万余,由护乌桓校尉阎柔率领,负责监视辽东公孙氏; 

 剩下的,才是是以青州兵为主的曹操中军,人数大约在六万左右,其中五万跟随着曹老板在洛阳,一万余则在魏都邺城; 

 至于其他零零散散的几千郡县驻兵,影响不了大局,暂时不论。 

 这样的兵力分配下,一来让兵力不会过于集中到某一个人的身上;二来又让曹氏宗族得以控制绝大多数的兵力。 

 以现有的兵力分配来看,曹氏子弟所直接控制的兵力就达到了十七万五千之多,几乎是曹魏全部兵力的四分之三。 

 甚至,那几个统兵的外姓将领也无不是曹老板的心腹爱将。 

 如此一来,曹操所设计的权利平衡规则——以宗室掌军权而制门阀世家——才得以实施。 

 这套作为在平时自然是好的,可随着最高掌权者曹老板的离世,问题也就出来了......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曹丕的手中兵力太少,满打满算此刻曹丕的手中也只有六万人马,而这六万兵马中还有三万青州兵。 

 一旦这三万青州兵集体卸甲归田,偌大的魏国,曹丕手中的兵马却是只有区区三万人而已。 

 而一直与曹植交好的曹彰手中,却有着五万兵马! 

 枝强而干弱,从来不是件好事情。 

 更要命的是,曹丕在短时间内还很难号集更多力量: 

 扬、豫两州兵马监控江东,不宜轻动,即便考虑到东吴元气大伤,可以稍作动用,但因为地缘的关系,其也只能作为支援之军,想要堵在长安军北上的路上,以化解兵戎相见,几无能; 

 幽州的兵马虽近,可却都身负重任,不到万不得已,曹丕是万万不想动用的。 

 算来算去,都只有曹仁手中的六万多荆州军团可以勤王保驾,而这也是曹丕迫切需要得到曹仁支持的根本原因之一。 

 想明白这一点,曹仁的心中也是悠悠一叹:天公如何助刘不助曹焉! 

 为了避免曹魏内部的大战,曹仁知道,他根本没得选择,只能眼睁睁地将襄阳拱手让给蜀汉。 

 微微叹息中,曹仁终于是重新平复下自己的心绪:既然天意如此,自己也只能试着接受了。 

 转过了头,曹仁随即看向曹真,随即便是说道:“既如此,事不宜迟,我军当即刻连夜撤军。” 

 说着,曹仁也是看向了乐进,道:“乐将军。” 

 “在。”早已经在等候命令的乐进也是立即答应道。 

 “只能留给你两万三千人马,务必坚守住樊城,待我大军归来。”曹仁随即也是下令道。 

 “是,末将明白。”乐进心中微惊,却还是一口答应道。 

 不用说,仅仅以两万大军守樊城,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对手可是关羽,若是没有相当乃至于高出的兵力,即便是有城池之固,谁敢言一定能守住。 

 毕竟,就在不久前,曹仁的一万五千多大军可不就被关羽给堵在了樊城没法动弹
 

,甚至险些弃城而逃吗! 

 如今,曹仁虽然多给了乐进八千兵马,可作为掎角之势的襄阳却也已经落入了汉军的手中。 

 换言之,汉军大可以集中全部的兵马,攻向樊城。 

 而在关将军如此的攻势之下,即便是曹仁自己,也未必有把握一定能守住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