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荆州事罢赴成都

 当然了,这个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把长沙郡还给蜀汉便是了。 

 有了足够的战略纵深,蜀汉自然也就可以安心下来了。 

 可即便是如此,东吴就能真的将祸水北引吗? 

 显然,这事儿没有那么的简单。 

 要知道,从前方诸葛瑾传回的消息来看,几乎可以确定,蜀汉是不拿回湘水之盟割让的地盘誓不罢休的。 

 一时间,东吴的议事也是陷入了停滞之中。 

 即便再是愚笨之人,也知道,东吴必须进行妥协了。 

 而且,很明显,东吴还必须尽快妥协,越拖只会让东吴越发陷入被动之中。 

 只是面对这显而易见的结论,在场的吴国众臣们却是三缄其口,更无一人愿意与孙权诉说提醒一番。 

 这当然不是因为东吴人才凋敝,也不是因为大量的优秀将领被派往了前线的缘故。 

 单纯的,一众的朝臣就是不敢说出那“妥协”之言罢了。 

 毕竟,天知道自己的这位王上会不会恼羞成怒。 

 其实,孙权又何尝不知道东吴需要妥协呢。只是,这一妥协,至少就要去掉一个郡的地盘,孙权着实是有些舍不得啊! 

 因此,孙权宁愿继续拖着,再等等看,看看汉朝会不会一时头脑发热将矛头对准魏国,看看诸葛瑾那边能不能创造奇迹。 

 于是,就在沉默之中,这场议事也是无疾而终。 

 只可惜的是,世上事往往并不能尽如人意。 

 等待中,孙权终究没能等来汉军北上的消息,反而是得到了吕蒙传回的汉军进驻巴丘城的消息。 

 不过半个时辰之后,孙权也是等来了诸葛瑾的急报。 

 只是,急报之中依旧没有什么好消息,有的只是劝说孙权尽早妥协的话语。甚至,劝说的话语都已经说不上含蓄,而是十分的直白。 

 谈判情况之紧急可见一斑。 

 至此,孙权最后的希望也宣告破产。 

 万般无奈之下,孙权也是只能回信同意对汉进行妥协。 

 不过,即便在如此情况之下,孙权依旧严令,江夏之地,不在谈判之列。 

 而为了向汉军强调自己的态度,孙权也是当即将这一月之中征集到的一万多新兵,外加驻守建邺部分兵马,一股脑儿地派出至江夏,统归陆逊辖制。 

 吴军增兵江夏的消息,几乎和其答应妥协的书信一道传入了江陵。 

 对于东吴这点小动作,汉军倒并不觉得意外。 

 而根据吴军增兵的消息,马良也是立即作出了判断:诸葛瑾或许已经在前来谈判的路上。 

 甚至,就连东吴的条件,马良也已经有所猜测:荆南方向上,东吴或许有所妥协,但在江夏方向上,东吴却是并不愿进行妥协。 

 这倒也很正常,一则是江夏的确对于江东太过重要,二则是东吴向来扣扣索索,这般小气,也在意料之中。 

 事实也正如马良所预料的那般,几乎在收到吴王授权的第一时间,诸葛瑾便是紧急约谈了马良。 

 介于东吴的妥协,汉、吴两国的谈判也是得以继续。 

 当然,哪怕吴国的妥协已经够到了关将军给出的底线,讨价还价还是得继续的。 

 不过,这些确实与付燚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毕竟,此刻的付燚正与其他将领们一起,挑选并训练着吴军的俘虏们。 

 因为拿下襄阳的功绩,关将军大手一挥之下,付燚所统帅的兵马直接翻了个倍。 

 可问题是,即便付燚厚着脸皮,通过关将军将那从襄阳城撤下来的两千多人给扣在了手中,再加上江陵城内原有的五千多人,付燚手下至少还要有两千多人的空缺。 

 这两千多人,自然是要从这群吴军俘虏中挑选了。 

 还好,足足五万多的吴军俘虏可以任
 

由付燚等将领们尽情的挑选。 

 而这吴军的收降过程简直不要太过顺利,甚至要不是关将军限制了收降的数量,各军把这五万多人全都收了,也不是什么问题。 

 没办法,这批吴军俘虏之中,出自荆州之人几乎占据了多数,投降起来自然是没有什么挂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