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云长用兵秀极限


 郏县到底是魏军的地盘,虽然如今被付燚所占领,但其中有多少人心向魏军,又还有多少魏国的残留势力,谁也不知道。 

 一旦关将军这道稳定军心的命令传入付燚军中,势必无法保密,恐怕要不了两日,这消息就会传到魏军的耳中。 

 想都不用想,徐晃一旦知道了关将军的这道命令,恐怕立即就会生出疑虑,随即便会带着兵马撤回许都。 

 如此,这好不容易得来的战机也就彻底失去了。 

 因此,关将军什么都不能跟付燚说。 

 本就危险重重的付燚所部,却注定要在毫无讯息之中困守孤城,这期间所要经历的绝望和困苦,也是不言可知。 

 非有大毅力者,不可为之。 

 但饶是如此,关将军依旧相信付燚一定能不惜一切代价,战斗到最后的一兵一卒。 

 而他如今所能做的,就是尽快完成部署,从而率军北上与付燚汇合。 

 念及此处,关将军也是摊开了舆图,开始细细地谋算了起来。 

 没办法,正如吴军所希望的那样,这区区十万石粮食,对于汉军而言,是真的很尴尬的数字。 

 要知道,此刻宛城的汉军队伍大致约有五万两千人,若是按照平时的开销,每人每日也就区区0.013石的粮秣,十万石粮秣足足可以供给大军半年以上的开销。 

 可在战时,这数字却不能这么算。 

 首先便是转运粮草的消耗,此番北上颍川郏县,可没有水路可以走,而走陆路,势必需要征发民夫对粮秣进行转运。 

 民夫可不是木牛牛马,他们也是需要吃喝的。 

 若是在蜀中这样的险要之地,十石粮食出成都,能有一石粮食运抵战场,就很不错了,这也是丞相北伐艰难的根本原因。 

 而即便是在平原地区,除非是有水运,否则粮食转运过程中的消耗也依旧会是相当恐怖的数字。 

 就如现在的汉军,从宛城到郏县,这并不算太长的区域之中,粮秣转运的消耗也会达到恐怖的七成以上。 

 换言之,原本固守可以坚持一百六七天的粮秣,一旦出战,恐怕只能坚持五十日左右而已。 

 再加上开战之后,将士们运动量急剧增加,每日所需的粮食也是急剧增加。 

 如此算下来,这十万石粮食,实际上只够汉军出击四十日左右而已。 

 而这,还是忽略了从鄀县转运至宛城的消耗的结果。 

 当然了,宛城之中也还有存粮,但综合算下来,这十万石粮食,恐怕也就够关将军所部三十四五日左右的使用。 

 这对于一场近乎势均力敌的大战而言,显然是不够用的。 

 好在的是,在这十万石粮食之后,只要汉军发起了对江夏北郡的进攻,就立即会有一批五十万石的粮秣提供,到那时,关将军就真的无所顾忌了。 

 因此,现在关将军要做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粮秣的转运,以及兵马的出击。 

 当然了,这显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没办法,汉军打得太快,宛城距离汉、吴约定的交割点鄀县,足足有着数百里之遥。也多亏了荆州境内水网密布,这才能极大地缩短运粮的时间和消耗。 

 若是仅仅是距离之故,倒也不难,关将军直接以有力一部南下鄀县,接管粮秣的同时,也同时发起对江夏的进攻便是。 

 这样,第一批、第二批的粮秣几乎就可以前后脚地送来宛城,关将军也就不用愁了。 

 可偏偏,因为山川的阻隔,汉军要进攻江夏郡,还没法从鄀县直接进攻。 

 事实上,进攻江夏北郡,无非就两个办法:其一,按照最快结束战斗的方式,大军要先往南阳郡随县,再直插江夏北郡郡治安陆;其二,则是按照最快进入江夏郡的方式,大军要先向东南,转进至南阳郡义阳城,进而进攻江夏平春。 

 但不管哪个方案,汉军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调动。 

 而矛盾也就在这里了,汉军没有足够的粮秣,甚至万余大军开拔的粮秣都不够 

 换言之,若是不想办法,汉军需要等吴国的粮秣运抵之后,才能发兵。同时,只有等汉军抵达了江夏北郡之后,吴国第二批的粮食才能交割,汉军也才有足够的粮秣对战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