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大英雄有大气魄

 “准噶尔旧俗,逐水草,事畜牧”,“问富强者,数牲畜多寡以对。饥食其肉,渴饮其酪,寒衣其皮,驰驱资其用,无一不取给于牲畜”,这是准噶尔部牧民的生活写照。

 初继位时,年轻的巴图尔珲台吉骑着白马在准噶尔四处奔驰,口中发出感叹:“再也不能这样活!”他从父亲哈喇忽喇手中,接掌的是一个既强大又贫穷的部落。

 哈喇忽喇珲台吉是个英勇无畏的人,打仗不怕死,带着部众四处征战,抢夺了不少牧场和牛羊,打出了一个“强大”的名声,很强大,别的部落都让他三分;可他搞经济的本事差了点,搞来搞去,准噶尔部的经济还是以畜牧业为主,部民们靠牧养马、牛、羊、骆驼为生,一旦遇到白毛灾,草长不出来,便须迁移或者劫掠才能过活。

 贫穷能造就勇敢的战士,却打造不出强大的国家。巴图尔珲台吉想改变这一切,不仅让部落强大,更要让百姓富裕。民富才能国富,国富才能兵强!他意识到,不能只依靠畜牧业,还得发展农业和手工业。

 事实上,准噶尔部的先民早在十三世纪便已经营农业,但直到今天,农业在准噶尔依然处于停滞状态。究竟原因,一则,王公贵族不重视;二则,牧民们只会放牧,不善耕种;三则,大家伙逐水草而居,游来游去,不能定居,又如何能耕种呢?

 迁移到天山北麓后,准噶尔部的活动区域大致稳定下来,巴图尔觉得发展农业的时机成熟了,多次向父亲进言。奈何老父亲一心想争霸卫拉特,最喜的是“宝马弯弓射大雕”,对汉人那种“你耕田来我织布”的生活方式不屑一顾,改革的事,便暂时搁置。

 终于,轮到自己执掌准噶尔部的马鞭,雄才大略如他,迫不及待地立即进行改革。

 “我准噶尔境内,不乏泉甘土肥,性宜生植之地,宜倡导农业,以为补充”,他对大臣们说道。说完,即命二弟墨尔根岱青负责耕种事宜;命四弟达尔玛负责建筑和布克赛尔城;又命墨尔根和硕齐联络斡罗斯西伯利亚当局,希望能引入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

 然而,想让一个习惯了牧马放羊的部落耕田种地,谈何容易!墨尔根岱青找到了很多适合耕种的土地,但却找不到会耕种的人,种地这事儿,确实有些为难苍狼白鹿的子孙!

 我蒙古人不会种地?不要紧,其他民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