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大英雄有大气魄(第2页)

 巴图尔珲台吉丝毫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兴兵劫掠四邻,将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的畏兀尔人,边境地区的汉人、俘虏的斡罗斯人强行迁移到自己的牧地,强迫这些“布哈拉”人种地;又向沙俄西伯利亚当局引进种鸡和种猪。

 在他的努力下,准噶尔部出现了很多定居点。最大的一处位于霍博克河河谷,他下令在此地仿照西伯利亚城镇的样子,建造一座石城,起名为“和布克赛尔”。

 对此,来访的沙俄使者写道:“珲台吉在蒙古边境的和布克赛尔天然界区建造了一座石城从事耕耘,并要在这座小城里居住”,“霍博克萨里(即和布克赛尔)系由三五个小镇构成??所有的小镇都位于霍博克河河谷。巴图尔决定在这里建立一个定居点??他请来了和尚,引入了佛教的一切规矩,还将布哈拉的农业人口迁移到这里”。

 为了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巴图尔珲台吉多次试图从沙俄和清国那里得到铁匠、木匠、泥水匠、铠甲匠、油漆匠和石匠。

 作为一名游牧部落的首领,能够看到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重要意义,的确难能可贵。在他的经营下,准噶尔部的势力日益壮大,和布克赛尔成了卫拉特的政治中心,不断有各部王公、上师、外国使臣来访。一位西方学者这样写道:“有时在新都(和布克赛尔),有时在科布多的营地,他喜欢以威严的仪式接见异国的王公和西伯利亚总督的使节,这个游牧战士已经变成了立法者、农民和商贾之王”。

 因为离得近,和硕特部的国师汗看到了准噶尔部的深刻变化,所以才会对巴图尔珲台吉发出“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的感慨。

 可惜,咱们的主人公苏勒坦对卫拉特蒙古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穿越前看的那本《四卫拉特史》以及后世各种乱七八糟的电视剧,里面对这位巴图尔珲台吉介绍得不多。辉特部离准噶尔部又较远,他对准噶尔部的变化感触不深,心心念念的,便是那位在历史上征服了整个雪域的国师汗。

 总之,苏勒坦以国师汗为共酒杯者,国师汗却以巴图尔珲台吉为共酒杯者。恰如爱情,张哥爱李姐,李姐却爱刘郎。很多事,可遇而不可求!

 ??

 出征青海败回后,巴图尔珲台吉率领的五千精兵折损了一半,大伤元气。最令他郁闷的是,经过两年多的改革,他在和布克赛尔建造了大量的军器作坊,军队的火器数量、甲胄兵器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自以为天下无敌,不料竟被却图汗手下那些装备落后的士兵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