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移跸以避清人锋(下)(第2页)
此时,金维新见到了这位晋王殿下,一见面便高呼:“殿下,万不可移跸建昌呀!”
“哦?这是为何?”李定国大惑不解。
“您刚打了败仗,蜀中勋镇林立,袁宗第、郝永忠等能听您节制乎?若陛下再封郝永忠等数亲王与殿下并立,您何以处之?”
“这~”
李定国被说动了。袁宗第、郝永忠是李自成旧部,与自己一向貌合神离。万一他们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该怎么办?
“依金先生看,孤该怎么办?”他问金维新。
“不如移跸永昌,永昌地形险峻,可挡清军”,说完,金维新用眼睛偷瞄李定国。建昌和永昌虽只差一字,方向却截然不同,一个往北,一个往西。
“唉!也只好如此了”,李定国叹了口气,改变决策转向滇西撤退。他派行营兵部侍郎龚应祯赶到赵州,请永历帝前往永昌。
<div class="contentadv">
改变撤退方向的决定令人心愈发慌乱起来。此时拥明抗清势力除云南、川西的明军外,川东鄂西有夔东十三家,福建沿海有郑成功、张煌言等部。去四川,可以与夔东十三家连成一片,与闽海抗清武装声息相通也比较容易;可若向西撤入人口稀少、山高林密的滇西南,不仅同夔东、福建沿海的抗清力量联络不便,便是兵、饷来源也极为有限。更何况,此时冯双礼、陈建、王会、艾承业已经率部北入四川,李定国却护卫永历帝西撤,这种分道扬镖之势更反映了晋王李定国和蜀王刘文秀旧部之间的龃龉公开化。
文武官员听说朝廷变更方针,由入川改为西撤,不少人感到前途渺茫,先后脱离,寻找避难藏身之处。吏部尚书张佐宸与少詹事汪蛟逃入大理府山中;兵部尚书孙顺、礼部尚书程源、大理寺少卿刘泌、左佥都御史钱邦芑等行至永平县时改名换号躲入山中。
顺治十六年正月初三日,清军未遇抵抗即占领昆明;初四日,永历帝到达永昌,跟随的官员已经为数不多。
见情景凄凉,为安托人心,永历帝召对随驾官员和永昌地方乡绅耆老。吏科给事中胡显等面奏:“陛下前在云南,独出宸断幸蜀,不幸中改,径走永昌,已失中外之望,今永为天末,舍此则夷矣。外间轰传车驾又欲幸缅。缅为外国,叛服不常,就使忠顺来迎,我君臣患难之余,狼狈到彼,亦不能召号中外。况若称兵相阻,则銮舆进退何所恃耶?今中兴二字不过臣子爱君父之言,其实绝无机绪。莫若尝胆卧薪,闭关休养。外之守固关隘,内之劝课农桑,死守年余,以待天意转移。幸而苟全,四方必有勤王者。若敌兵势逼,仍当取道走蜀,犹可瓦全”。说完,号大哭,左右侍臣也随之掉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