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青冢留诗渡黑河(第2页)

 “大汗,奴才听草原上传说,昭君去世时,远近的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地垒起昭君墓。大大小小的青冢有十余处,也搞不清哪处是真哪处是假”,博贝小心回答。

 “嗯,依朕看,这青冢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草原百姓热爱这位奇女子。昭君墓不是坟墓,是汉族与匈奴族和平友好的象征。朕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统一九州万方,让各族和睦相处,从此不再有战争。无论蒙汉藏回满,还是其他种族,皆是大卫子民,彼此亲如兄弟”,大可汗忽然发出感慨,这一瞬间,头顶上朦朦胧胧隐约有代表和平的白莲显现。

 “哎呀,您真不愧是大慈大悲的莲花生大士下凡,普渡众生,慈悲为怀!奴才有幸追随马尾,实在是三生三世修来的福分!”博贝激动得热泪盈眶,满眼都是小星星。

 作为穿越客,苏勒坦其实很懂人情世故,自然看得出博贝面上的感动部分发自真心,部分只是在逢迎自己。可依然很受用,听好听的假话其实是种享受,被拍惯了马屁的人,若有一日听不到马屁话,便会浑身不自在。他摆了摆手,笑道:“朕只是想让各族和平共处,彼此之间不再有战争。若要达成心愿,还赖卿等共同努力才行”。

 <div class="contentadv">

 “奴才愿做大汗的忠犬,为开创太平盛世鞠躬尽瘁”,博贝再次表态。

 “嗯,好~好~”,苏勒坦连声称好,忽然兴起诗兴,命亲卫取来纸笔,写起诗来:

 《北上访青冢有感》

 夏季飞雪将军志,

 青冢扬名非武功。

 宝刀且伴琵琶舞,

 痴心只为九州同。

 ——

 北征的途中写首小诗,只是大可汗一时兴起,自有官员记入《起居注》不提。次日,六万大军由青冢北上渡黑河,大可汗的心中便只有铁马金戈,将什么和平不和平的抛诸脑后。

 黑河,蒙语称伊克土尔根河,全长四百余里,发源于察哈尔右翼中旗以南的灰腾梁山中,西南流经归化城南郊、青冢,再经托克托弯曲往南注入黄河。此河虽不长,却足有五千余年历史,东汉称“荒干水”,北魏称“芒干水”,隋唐称“金河”或“紫河”,唐末至五代称“合罗川”,因为“合罗”在回鹘语中是“黑色”之意,从此便有了黑水之名,至辽代称为“黑河”。